波罗峪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济南景区,面积约2586亩,距济南市区19公里,交通便捷。巍巍泰山余脉环绕,峰峦跌宕,岭险奇削。波罗峪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有东晋的三圣佛洞、唐朝的香山寺、丁字寨遗址、宋朝米芾书法、明朝的不老泉月亮地、清朝的甘露泉和小石屋、民国的红枪会遗址以及保存良好的现代知青上山下乡而建造的知青村等。自然景观也是丰富多彩,有古佛崖、坐佛、降龙洞、伏虎洞、卧虎岭等,更有2万多平方米的一清池、二龙潭和三叠湖。
位于波罗峪中。据明代编著的历城县志记载:香山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当时名为甘露寺,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寺院,此后200余年香火旺盛。至唐武宗时期(841—846年)下令灭佛,甘露寺被废。唐宣宗(846年)以后佛教再度兴起,甘露寺也得以恢复。但随后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占甘露寺为军营,在起义军攻打长安临行前,将甘露寺付之一炬。僧人回来后略加修缮,后因战火纷飞,甘露寺几度被毁,又几度重修。直到明朝嘉靖戊戌年(1538年)甘露寺重建,更名为香山寺,成为一方大寺,为弘扬佛法、宣传佛教文化作出了贡献,自此又200余年香火不断。清代乾隆年间(1775年左右),因有恶和尚作乱,香山寺受到株连,僧人被驱,寺庙被毁。清末著名诗人王初桐曾来此寻踪,见荒凉遗址,不禁万分感慨,作诗云:泉泸庄与野云平,甘露犹存废寺名。庄外试从樵者问,空中可有木鱼声?香山寺的命运起伏跌宕,其遗址背靠高大的佛山,与三圣佛洞、两二百多年以前,这里曾有上百僧人咏经诵卷香火不断,经声佛号暮鼓晨钟。而如今,却只有片砖只瓦残垣断壁,让人连连感慨岁月沧桑与世事无常。1992年,我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元音上师来香山寺为百姓祈福。见其背靠佛山,前连杏园,三圣佛洞近在咫尺,古木参天郁郁葱葱,不禁连连称好。
目前,在众多佛教信众的共同捐资努力下,香山寺景观正在逐渐恢复之中。
双龙潭 双龙潭,潭内有两口水井,冰冻潭水时可见井水不犯河水之微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