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过去的菜肴制作简单,无非是鸡鱼肉蛋,由生变熟,加上葱花油盐酱醋姜沫等佐料,不特别讲究。俗语云:饿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生活水平不高的人,对大鱼大肉吃得香甜,有红、绿、黄、白的菜肴,对造型不很讲究。
当今罗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十分讲究菜肴的制作,宾馆招待所不用说,一般家庭都讲究味道。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讲究四碟八碗(或盘),这叫十二个菜的吉利数,或者六碟十六碗(盘),这叫“六六大顺”和“十全十美”席。如果办喜事就更讲究了,农村家庭比城里饭店宾馆更讲究,在酒席中间一定上大鲤鱼(但在罗庄的沂河东或罗庄以南也有使海产品代替的)。当今也有上十六个、二十四个或者三十二个菜满满一桌,为什么?因为旧时办喜事一般是冬天多,特是农历腊月(十二月)二十以后,大多是“三大件”为主(大鱼、整鸡、肘子),喜主家对客人十分关照,厨子(厨师)上件叫席上人快趁热吃,吃完一件撤一次盘(或碗),往往喜主家上席去说:“吃好吃好”,不说多喝多喝,唯恐席间闹出笑话,对双方没面子,特别是“大客”席的客和陪客的人比较端正,会说客套话当和善人。当今的末尾大“四喜丸子”为压轴菜,双喜临门,表示喜圆满。
罗庄当今的菜肴受孔府和鲁菜影响,十分讲究爆、炒、炸,以清、鲜、脆、嫩。当今有流行的顺口谚语:民间吃啥啥美味,富人撑死也不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