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新作中,叶辛将目光从自己熟悉的“知青”话题上转移开来,转而关注“临时夫妻”这一特殊现象,将创作视野转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情感生活。 其实在很早之前,叶辛就已经从不同的渠道听说过很多关于“临时夫妻”的事情。十几年前,叶辛去广西南宁参加一个作家采风活动,第一次听说在南宁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存在"临时夫妻"现象。即一起打工的男女下班后住在一起,像夫妻一样生活,但实际上,他们各自都有配偶,配偶或是留在家乡务农或是在别的地方打工。
“逢年过节,这些‘临时夫妻’就各自回家探亲,但过完春节假期,他们重新进城打工,还和临时配偶一起生活。久而久之,很多‘临时夫妻’一起生活十八大召开以后的时间反而比他们和配偶一起生活的时间更长。”对于这种现象,当时的叶辛总觉得不过只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生活的支流,没有给与太多的关注。
直到去年“两会”,一个叫刘丽的洗脚妹当上了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当时消息一出,网络沸腾了,舆论热闹了。谁也不曾想到,一个洗脚妹竟然当上了人大代表。在一次记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向刘丽提问,问她:“你作为一个打工者的代表,你怎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你想给政府提什么建议?”刘丽很从容地说。我要呼吁政府关注打工一族的临时夫妻现象,这样一种现象多了,会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第二天,各大媒体都报了这个消息。之后,全国妇联公布了一个数字,据其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群体中,"临时夫妻"不少于10万对。当时,看到相关新闻的叶辛坐不住了。此刻的他才发现“临时夫妻”现象已不再是自己曾经所认为的只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生活的支流。
“据我所知,中国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打工群体一共有两亿九千万,两亿九千万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们不能忽视了这个群体。”在叶辛看来,农民工之所以会抛家弃子、远离家乡,一个人独自在外漂泊,辛辛苦苦的挣钱,不过也是为了改善过去贫穷的命运。“这是人生存的需求,但实际上他们也有生活需求或者说爱情的需求、温暖家庭的需求,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了打工一族的这些需求。”
意识到这些,叶辛下定决心写一部关于"临时夫妻"的作品,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让社会关注更多的“临时夫妻”这一特殊现象,关注打工一族的情感生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