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榃滨镇简介

家乡区县: 广东省罗定市

榃滨镇位于罗定市西北部,东经111°23′北纬22°49′,东靠附城镇,南邻黎少、泗纶镇,北连附城新乐,西与广西筋竹镇交界。全镇地处云开大山山地,为罗定红盆西北边缘的高丘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345天,一年四季皆可耕作。主要农林特产有水稻、木薯、肉桂、松香、八角和甜笋等。还有低钠重碳酸钙镁偏硅酸矿泉水和丰富的高岭土等。榃滨河横贯镇境,长46公里,经附城镇河仔口汇入罗定江。
该镇1950年属郁南县第六区,1957年撤区设梅竹、金河、榃滨3个大乡,1958年8月撤销3个大乡成立榃滨公社,同年11月划归罗南县管辖,1959年1月为罗定县管辖。1983年8月撤公社设区,1986年11月撤区建立榃滨镇。1994年被省定为革命老区镇。2003年,辖榃滨、思理、山河等14个村(居)委,总面积154.10平方公里,总人口46924人,工农业总产值16631万元,是1980年1406万元的12倍。
1979年,全镇有镇村企业81家。从1980年开始,镇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引导农民开发本地资源。到2003年底,全镇已形成以肉桂、松香、八角、土纸、蒸笼加工、水力发电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有镇村企业40多家,个体企业590多家。这些企业大部分进行了技改更新,提升了产品质量。肉桂是该镇的支柱产业,榃滨肉桂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扶持农民发展肉桂生产,对肉桂产品进行深加工,2000年10月被评为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 ,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榃滨肉桂基地2003年被评为全国各族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三八绿色”工程,并被云浮市科技局定为肉桂专业镇。志利香料厂有泗纶,郁南通门、千官等3间分厂,年产桂皮1000吨、桂油110吨、茴油30吨,年产值达1500万元,创税利115万元。美林生物有限公司、天益肉桂有限公司、胜祥肉桂有限公司、名将矿泉水厂等外向型企业效益也十分显著。2003年,工业总产值9705元,是1980年357万元的27倍。
该镇的农业以种植为主。全镇有耕地1.90万亩,其中水稻插植面积1.27多万亩。1979年后,水稻生产以提高产量质量为主,2003年水稻年亩产达到940公斤,比1980年增加440多斤,稻谷总产量11887吨,比1980年增加4250多吨。肉桂种植在该镇有悠久历史,建国前肉桂面积0.80万亩,1978年4万亩。2000年,榃滨的肉桂种植、加工被省政府列为省人大2000~2004年“一乡一品”议案新一轮活动实施项目,镇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扶持农民发展肉桂生产。2003年,全镇9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肉桂,肉桂种植面积已达10万多亩,年产桂皮3000吨,桂油250吨,桂枝、桂艼等其他桂产品近1万吨,肉桂收入占农村人均收入的40%,单项人平收入1196元。全镇有林面积1809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0.29万亩,产量1360多吨,松、杉面积6.96万亩,采收松脂1500多吨。2003年农业总产值6926万元,是1980年1049万元的7倍,农村人平纯收入3338元,是1980年114元的29倍。
国道324线东西横贯镇境,90年代改造为一级水泥路。2003年,已村村通汽车,除湴田、高竹、思甲3个村外,还实现硬底化。1993年6月,建成日供水量500吨的自来水厂。有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120千瓦,已与市电网联网。2003年电话装机4000台,圩镇和部分村委已开通有线电视。2001年重新成立镇电影队,免费到各村巡回放映。2002年装修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的镇文化中心大楼。2003年有中学2所,小学35所,学生8600多人,教职工400多人。有建筑面积3400多平方米、开设3个门诊部、能开展白内障摘除和关节脱位复位等手术的卫生院1间,卫生站13间,医务人员共50多人。
镇政府驻地榃滨圩,距城区23公里。圩镇原有上、下两条街共长400米。1994年,搬掉阻碍街道建设的鲤鱼山,在324线公路两旁、敬老院至炮竹厂路段建设行政、商饮1条街,新旧街道总长增加到2000多米,并于1997年实现硬底化。2002年,开发卫生院至车田村的商住小区。2003年,改造圩镇下水道、街灯、路面等配套设施,圩镇总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60人。

SandDian(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