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61-1916),字仲硕,号眉伽,晚号哭庵,湖南省汉寿人。光绪丁丑(1877年)举人。先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幕僚。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政府一败涂地,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有赔款和割让台湾的条款,条约公布后,全国人民纷纷指责李鸿章为卖国贼。易顺鼎激于爱国热情,冒死上书,对朝廷的割地丧权进行非议。并痛劾李鸿章的误国之罪,“言人人所欲言,言人人所不敢言”。但腐败的朝廷充耳不闻,其时,朝廷不治他的罪已是万幸了。
易顺鼎悲愤不已,毅然投笔从戎赴台湾抗日。他说:“吾愿只身入虎口,幸则为弘高犒师,不幸则为鲁连滔海。”当时台湾局势已很严重,台湾巡抚唐景崧微服出走,大将军刘永福和丘逢甲被困台南。易顺鼎在困难当头,渡海到台南与坚守那里的刘永福、丘逢甲筹划守台大计,然后又受两将军委托返大陆求援。他去武昌、南京求援于张之洞。得不到张之洞支持,易顺鼎悲愤交加,不顾个人安危重返台湾抗日,直到台湾 失陷(1895年5月),才于混乱中乔装返回大陆。
轻装上任
易顺鼎于宣统元年(1909)从端州调任高、雷两州巡道兼兵备道,是正四品官。管辖高州、雷州二府九个县(即今之茂名、湛江两市辖内的信宜、高州、化州、电白、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等县市),主要职责是对地方军政官员进行监督,反映民意。对渎职者进行弹劾。易顺鼎离端州走马上任仅带师爷和随从各一人,轻车简从,晓行夜宿,从陆路经云浮、罗定、信宜,在第五天下午五时左右到达高州城。易巡道身体不好,虽说是官家驿道,然即使坐轿一样坎坷颠簸、劳碌不堪。
来到高州大街府衙。恰逢高州知府叶大华从茂名县知县升任,同是新官上任,好不高兴。叶知府请来乡绅名人十多人,摆宴三席接风。席上佳肴少不了燕窝、山珍飞禽。易巡道虽然表面客套感谢,但心里却不是滋味。他一向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八碟菜中须有五碟青菜,但初次见面不好发作。不过高兴的是结识了几位文人,如举人梁宗榘、周先声、杨彦清等,言谈甚是投机,相识恨晚。所以相约再叙共游高城。
网络营销个人能力秀主页是http://wm23.cn/Ocean4380,请大家关注!
梧桐子网站是:http://www.wutongzi.com/uc/44224808.html,我为我家乡——广东高州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