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战国时为赵国廷陵邑,秦置延陵县,西汉置阳原县,北魏改置广牧县,后屡改县名,唐设天成军,辽代始为天成县,时改制为天成卫、镇虏卫。清顺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复置天镇县一直于今。战国时为赵延陵邑,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始称天镇县。 1.3天镇县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028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9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4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1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12.8%、27.1%和19%。财政总收入完成3856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322万元,同比增长10.1%和0.38%。分别比上年增长2.5%、8.3%和10.6%,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固定资产原值16817.9万元。主要产品有碳铵、磷肥、多元复合肥、甲醇、石墨电极、可膨胀石墨、白酒、薯片、乳制品、皮毛制品、汽车配件等产品,基本上形成了化工、畜产品加工、食品、机械加工多业并举、均衡发展的工业格局。 全县耕地面积87.3万亩,宜开发非耕地124.8万亩,户均耕地17.4亩,人均5亩,劳均14亩。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8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388亿斤。初步形成了奶牛、菊花、蔬菜、土豆、牧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农副产品主要有玉米、土豆、蔬菜、甜菜、油料、小杂粮、果品、生猪、羊、牛等。 2.天镇县发展旅游的优势 2.1旅游资源优势 天镇的旅游资源特色比较明显,其中慈云寺、盘山显化寺、玉皇阁、惠庆塔、神头山、黑龙寺、古长城、烽火台、温泉度假村等极度具开发和观光价值。下面只对慈云寺和温泉做下简单的介绍: 慈云寺 始建年代不详据光绪版《天镇县志》记载:“慈云寺,在城内西街,唐时建,寺原名法华。辽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修。明宣德三年春至五年夏(公元1428年——1430年)重修,千户熊亮奏赐额更名"慈云寺"。现存有中轴线上三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五个院落。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释迦殿、毗卢殿四座单体建筑,并以次划分为三进院落。 寺院的高大敞亮、豪放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关北巨刹”。
温泉 天镇温泉位于县环翠山南麓,古长城脚下,京包铁路、大张公里之间,距天公路起点 2公里,离县城 5公里。据权威部门化验分析,此泉地下储存面积为 8平方公里,量为7亿立方米,100米以下冒出地表水温为44℃,泉水中含有2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素,属锂、锶、偏硅酸——钠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有益成份含量均超GB8537—87标,是我省首次发现的优质矿泉水。
交通优势 天镇县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境内有(北)京——包(头)、大(同)--秦两条铁路线和大(同)——张(家口)、天(镇)——走(马驿)两条国道。县、乡、村公路通车率达100%。全县有11个乡镇、95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通车里程477.7公里。全县程控电话安装26387部,通电话村201个,占总数的90.95%,移动用户已达到9800户。 3天镇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天镇县是大同市旅游资源大县之一,然而从天镇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收入、产业集中度指数等指标来衡量,天镇县旅游业的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水平,竞争优势处在旅游六要素个别要素的竞争阶段,产业集中度处在初创阶段。目前,天镇县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旅游业发展资金不足 天镇县旅游资源虽然级别、数量较多,但知名的品牌景点只有慈云寺、温泉两处。就优势度来说,天镇县是一个旅游资源的小县。虽然有许多具有开发潜力的景点,由于资金不足,而得不到有力的开发。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得不到补充和完善,旅游形象得不到很好的宣传与改善。
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大 天镇县旅游业起步较晚,知名度较低,仅有的知名度也就是慈云寺、温泉。对于其他方面,人们则知之不多。由于知名度不高,招募人才不易,招商引资更难,游客吸引不来。提高知名度一是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二是需要城市整体形象和旅游区品牌的塑造;三是需要黄金旅游线路的打造。天镇县在这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周边市场开拓不够,天镇县在出游与来游的比例方面还有待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全县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声誉。如通往景 4 区的(盘山显化寺)公路,都有卡脖子路段,外地大旅游车开不进去,而且通车不多。全县从干道通往景区的道路需要建设,多数景区通讯不畅、停车场不平、厕所档次低、信息符号不明确、景区卫生差、缺乏基本的接待设施等。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室、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旅游人力资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旅游综合人才和高端旅游项目创新策划的专门人才,缺少高水平的旅游研究机构,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流失。
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缺乏统一规划 天镇县在发展旅游时,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甚至出现了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是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从而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旅游景点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卫生状况不好,存在“脏、乱、差”现象;二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古村落的古朴风格,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三是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有的还要走回头路;四是有的景点工商户太多,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或宜人的自然风光被花哨的商业气息所冲淡,让旅游者找不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五是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从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统一管理,会使本来就很松散的旅游经营者更加松散;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点拨和引导,也很难加快旅游向前发展的速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