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上海、广州等现代化大都市还处于蛮荒无名之地的时候,地处晋西三川河沿线的离石、蔺(今柳林县孟门)就成为战国时代全国鼎鼎有名的繁华城市和铸币中心了。形成这一状况有其深远的背景和历史成因。
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
战国时三晋各国争先变法与先进思想的活跃是推动原始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离石、蔺地处西周时晋国的西部,当时陕北和晋西北的吕梁山区及东部丘陵地带是戎狄游牧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晋文公流亡结束归国执政后,对戎狄实行了“以德怀远”、睦邻友好与积极防御并用的政策,在改善周边关系的同时,又兼并了一些农耕小国和戎狄部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到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基本确立,国王、领主、地主、士和大商贾成为统治阶级,农民、工商、奴隶成为被统治者。各封建领主为了各自利益争先恐后发展。当时三川河沿线已成为赵、魏与秦的交界。《永宁州志》(光绪)云:“赵魏之初,魏有西河之地,蔺为赵之边邑,与魏邻。后魏之西河、上郡入于秦,赵蔺、离石乃与秦邻。”三国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不断你攻我伐。由于战国前期战争是小规模、局部性的,所以战争与发展的需要更促进了各国的竞争。魏任用吴起、李悝变法增强了国力;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扩大了疆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改变了落后的内外政策,使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诸子争鸣”的文化氛围,荀子思想的影响,使赵、魏、秦三国君主在“重民轻天”的思想推动下,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