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新模式:天镇农业大有作为
近年来,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天镇经济发展迅速。以农业为基础的天镇,正在挣脱贫困县这顶歪帽子。对于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的山西县城来说,发展好了农业,农户增收,是政府的一大心愿。当下的天镇正在推广“合作社”模式的农业发展思路。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创造出的利润最终受益者是农户,而不是企业。
数据显示,上半年天镇设施蔬菜总产量达4.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生猪养殖量达21.1万头,其中出栏5.98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和10.9%;牛存栏达3.8万头,其中奶牛存栏达700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4%和19.7%;羊饲养量达20.1万只,其中出栏5.32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1.1%和40.7%。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121吨、904吨、4900吨。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不难看出,政府对农业基础的投资。面对记者的天镇农委负责人表示,政府会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创新政策制度,加强同外界合作,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
设施农业发展中不可回避地面临资金问题,农民手中的资金有限,全部投入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许多人在质疑。天真县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大了资金筹措力度,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农民的顾虑。由天镇县政府为建棚户协调贷款并贴息两年,财政对每栋日光温室补贴1300元,每栋移动大棚补贴260元、每栋拱棚补贴500元,整合项目资金和财政专项投资为园区配套水、电、林、路。
近年来,该县与北京东城区积极沟通联系,达成场地挂钩、农超对接战略合作协议,天镇县绿泽园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运作,将当地蔬菜直接运抵直销店销售,最大程度减少了从菜地到餐桌的中间环节,更多利益回流到了菜农手中。在经营过程中,直营店始终坚持蔬菜零利润甚至负利润销售,只能靠搭配经销一些小杂粮和土特产,以及两地政府的补贴,来维持蔬菜直营店的正常运行。截至目前,东城区设立的10家天镇农副产品直营店全部开张,每店日均销售蔬菜5吨,年销售蔬菜总量2万吨左右,约占东城区蔬菜零售总量的10%左右。解决了卖菜和获利问题,就像武林高手打通任督二脉一样,整个产业链就畅通了。
天镇县南高崖乡建有一座占地15亩的肉羊屠宰场和一个肉羊养殖基地,年出栏肉羊8000只,屠宰场年屠宰肉羊40000只,形成了“加工厂+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肉驴、野山鸡等特色养殖也随之风生水起,经天镇政府牵线赵家沟乡夭沟村成为山东阿胶集团的原料基地之一,每年向该公司提供优质驴皮500多张。据估算,强盛这种生态农牧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了周边80多户农户养殖黑羽绿壳蛋鸡,养殖户年可增收2000元。源自中广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