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史称万里长城第九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晋冀两省接壤处,相传唐平公主率兵驻此,因此而得名,关城座落在悬崖之上,背靠峰峦起伏的绵山,居高临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环绕关城奔腾而下,现存东、南两座关门和长约650米的城墙。是长城著名关隘,也是出入山西的咽喉。娘子关又名苇泽关,有关门两座,中为居民区,外城门为砖券门 洞,上有平台,似为检阅兵士和辽望敌情之用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 门楼,筑构甚坚固,关城两翼之长城依山势蜿蜒,成为晋冀间天然屏 障。关内现存关帝庙、真武阁等古建筑。
娘子关口,山地雄山战,水流回溢,瀑布飞溅,实融自然、人文风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娘子关风景交通十分便利,东有阳泉市直线通往景区的旅游班车,西有河北井经县(距景区30余公里)开经景区的公共汽车。娘子关附近的餐饮、住宿及其它各项设施已有一定规模、各项服务周到。条件、环境舒适、是客人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该风景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柏井古城、唐代瓷窑、瀑布等。
娘子关 原名苇泽关。在山西平定县城北45公里处, 是长城著名关
娘子关城楼
娘子关城楼
隘,出入山西的咽喉。隋开皇时曾置苇泽县,后废。相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统领娘子军驻此设防,故名。另一说为此处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据说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娘子关因此而得名,现今祠已废,有唐人书《妒女颂碑》,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所筑,有关门两座,中为居民区。外城门为砖券门洞,上有平台,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观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筑构甚坚固。关城两翼之长城依山势蜿蜒,成为晋冀间天然屏障。关城北侧桃河,水流湍急,南接山岭,逶迤相连。 石太线顺山峡蜿蜒铺设,每当行车至此,临窗北眺,不远处隘耸峙,飞瀑奔泻,散缕似珠,蔚为壮观,谷称水帘洞 。 明王世贞有“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句赞誉此景。
娘子关在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是晋冀的咽喉要地,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保,似为检阅兵
士和了望敌情之用。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相传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娘子关还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闻名遐迩,“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绚丽的“水帘瀑布”,如喷珠散玉直泻谷底。瀑布旁又有水帘洞、趵突泉等景点,景色极为优美。这里家家流水,处处涌泉,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画卷。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有联曰:“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充分描绘出这座古关名隘的独特风貌和秀丽天成的优美景物。
有“天下第九关”之称的娘子关扼守着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素有天险之称, 是长城一个著名的关隘。被称做“水上人家”的娘子关村就在娘子关下。
娘子关村也叫“苇泽村”,因与长流不息的绵水相伴,两岸树木茂密,河边苇叶丛生,而得名“苇泽”。早在隋代娘子关内开通商道后,娘子关村便成了人口密集,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今天的娘子关村分成大口村、立体交叉,首尾相连,分布在长达2公里的绵河岸边。温顺的绵河水
绕关而过,追逐着飞珠瀑水赶到娘子关村,把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装扮成了江南水乡。
娘子关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房舍多为石头垒砌,每间房子都有百年以上。水网似的溪水沿着墙基穿房过户。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满世界的都是水,村中的妇女各自在家门口洗衣洗菜。更有村民在自家的院中修建小桥自娱自乐,让溪水沿着院子转。头顶上葡萄架,桥边石桌石凳,夜晚有流淌的水声相伴,赏花赏月。水给了村子灵气,形成了“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的人间美景。村中的湍急的山壁处遗留有24台巨型古石磨,远远就能听到大石磨轰隆隆的响声。即使在电力普及的今天,大石磨也是日夜不停地转动。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赶着牲口来村里磨米磨面。村中家家户户都有自制的水动石磨,加工粮食根本不用出户,更少了一份推碾转磨的辛苦。为了便于寻找,各家的大门上都刻有“一号磨、二号磨……”根据磨的编号找人,准能对号入座。
穿村而过的是一条以前被称作“岩崖大道”、“兴隆街”的明清古道,建道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从地些依旧保持古风古
韵的民居建筑和青石板路上的坑洼不平,仍能读出它久远的历史。精明的娘子关村人靠着24台大磨加工粮食,沿途开店设铺,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
娘子关村的民居虽说都是石头垒砌,但从宽窄、大小、高低、先后还是能够分出各家的财力。今天居诠在这里的村民大多数是商贾之后,也有守关将士的后代,故此留下了“胡、杨、马”等几个大性。其中一座胡家的祖宅远非相邻的民居可比。它不仅门楼宽大,护墙石块上雕有各种吉祥图案,仅是门前的一对石狮就很气派。这所宅院没有山西有钱人家所建民宅宽阔,但照壁、耳房、厢房等一应俱全,尤其是砖雕更是精美、细腻。买卖人家的门楣自然写上“招财进宝”、“财源茂盛”等话。虽说与众不同,可也透着一份朴实,也许这正是晋中生意人的特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