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麦教猛在参加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惠城区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提出,建设成为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将是惠城区的努力方向;建设成为创新引领的“科技新城”, 惠州惠城区
将是仲恺高新区的主攻方向。[1]
惠城区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城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惠城区已逐步形成了以市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市郊重点发展工业和城郊型商品农业的“内外双环”经济格局,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国男装名城。同时,又是惠州梅菜的主产区和广东省最大的甜玉米种植基地。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94.03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0元。
2009年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 545.27 亿元,同比增长 13.3%。区本级生产总值完成 324.67 亿元, 增长 15.2%。人均 GDP 达 49267 元,增长 10.4%。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从 2008 年的 3.3∶59.1∶ 惠州惠城区
37.6 调整为 3.2∶54.9∶41.9。本级税收收入 30.56 亿元,增长 1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6.17 亿元,增长 21.24%。城市居民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1278 元,增长 9.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8541 元,增长 15%。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区本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15.43 亿元,增长 14.2%。规模以上电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 值 1195.3 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80.3%,其中三星电子、纳伟仕、乐金部品等超 10 亿元企业成为工业经济 增长主导力量,完成工业总产值 1008.7 亿元,增长 1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236.66 亿元,增长 19.5%。实施“4510”商贸物流规划,雅居乐白 鹭湖休闲度假区、富力洲际温泉度假村等大型旅游项目开业或试业。沃尔玛、吉之岛、宜必思等世界 500 强商贸企业运 营良好。皇冠假日、凯宾斯基、富力·丽港中心等星级酒店顺利推进。义乌小商品城、金泽物流园、惠州农产 惠州海关
品物流配 送中心等物流企业辐射力增强。鹅城灯会、麒麟文化节、自行车文化节等节庆品牌进一步擦亮。 现代农业效益明显。农业总产值实现 28.84 亿元,增长 6%。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甜玉米、梅菜、优质稻等六 大农业产业种养面积达到 61.5 万亩。培育发展汝湖、芦洲 2 个万亩国家级甜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水口、马安、横沥 等 11 个镇(街道)、村获得市级特色农产品种养专业镇和专业村称号。投入 2958 万元,基本完成 10 宗现代标准农田项 目建设。落实涉农惠农补贴共 1400 万元。48 家龙头企业带动 6.9 万农户,户均年增收 2950 元,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 ——全力以赴抓好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主攻“四大瓶颈”,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 “三大会战”成果突出。园区建设大会战,拓展了“2 4”工业园区发展规模,累计引进项目 155 宗,投产 80 宗, 经济总量达 40 多亿元。
招商引资,开创对接招商新格局。重点引进 ASM 半导体芯片等一批中高端项目。新签协议 65 宗,合同利用外资 2.88 亿美元,增长 36.67%;实际利用外资 2.67 亿美元,增长 4.05%。在 2009 年惠州招商会上, 我区共签约 118 宗项目,协议投资总额 242.65 亿元。外贸出口总额 17.68 亿美元,由年初下降 24.1%收窄到 7%。重点 项目建设大会战,较好解决了征地、拆迁、融资难题,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7.94 亿元,增长 20.3%,52 宗重点项 目完成当年计划投资的 102.35%,生力环保科技、东保利电业首期等 28 宗项目已基本建成或投产。较好完成市体育场 馆、东江高新工业园等 20 宗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任务。 扩大内需成效显著。 积极实施国家和省、 市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成立富源小额贷款公司, 创新融资方式, 融资 46.45 亿元,较好促进了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组织 96 家知名企业参与“惠货北上”活动,签约金额近百亿元,帮助企业打开 了产品销路,增加了订单,开拓了市场。大力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销售活动。健全了农村流通网络,改造 了一批“万村千乡”农家店、农资店,发展了一批农村连锁经营网点,促进了消费,扩大了内需。 科技创新收获硕果。连续 10 年 5 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区本级高新产业增加值实现 94.1 亿元,占本级 工业增加值 43.69%。大力提升硅胶技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省级中心研发能力,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 术领先于全市各县(区)。推荐上报技改项目 14 宗,累计申报技改资金达 1.8 亿元。雷士照明、富绅服装等一批企业累 计获得 3 个中国驰名商标、4 个中国名牌产品、14 个省名牌产品和 24 个省著名商标。
全区拥有 8 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 业”、18 家“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区域科技品牌进一步擦亮。 “双转移双提升”惠企利民。重点推进了富电电子、LED 光电科技等 10 多家新兴电子企业建设。亿纬锂能、正牌科 电等一批优势企业实现逆势增长,区本级完成规模以上电子工业总产值 611.7 亿元,增长 13.0%。创新“四项机制”, 落实优惠政策和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共为企业“减、免、缓”各项费用近 2 亿元。探索推出了“一挂二合三送”培 训转移新模式,举办了企业用工对接等系列招聘会,开展了“惠民春暖行动”,推进了惠城职教园等区域职教培训品牌 建设。培训农村劳动力 7659 人,转移就业 12822 人。引进高层次人才 30 名,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双转移双提升”战 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全力以赴抓好《纲要》实施,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扭住“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个核心,夯实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基础工作,积蓄了发展能量。 《纲要》实施开局良好。围绕《纲要》实施,确立了“突出一个总定位、打造六大特色区”这一指导全区发展的总 体思路,出台了系列实施细则。结合“一中心两组团”发展规划,科学谋划中心城区、中心镇和小城镇布局,大力优化 电子信息、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生态环保、统筹城乡等产业和重大项目的资源配置,明确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莞惠”对接有效推进。抓住珠三角经济圈一体化机遇,推进与深圳、东莞及兄弟县(区)交通、水利、环保等 五个一体化的对接发展。全力配合推进厦深铁路惠城段、惠大高速、惠博快速路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其中莞惠高速已 正式通车。加快区内交通路网建设,抓好 S120 线路面大修和 X199 线、X203 线、X205 线等道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切实 做好莞惠城际轨道惠城段站点的设施配套衔接。加强与东莞水利配套设施对接,抓好东莞与潼湖连接流域、淡水河惠阳 与惠城相接河段的治理工作。实施东江流域污染源整治,启动潼湖大堤加固工程,促进了基础共建、资源共享。 统筹发展成效初显。完成了 250 个村庄规划编制、81 宗民生水利工程和一批农村客运候车亭建设。[2]
优势
惠城区发展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正按照《惠城区2004-201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以建设山水文化名城、南粤旅游度假胜地、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南海石化产业配套服务中心、粤东(北)物流商贸中心为发展目标,努力把惠城区打造成山水生态城和文明富裕区。
惠城区经济总量排头兵优势明显,2006年七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一: 惠城区
实现生产总值394.0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4%;完成区本级生产总值210.99亿元,增长1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49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6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增加值220.39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4亿元,增长23.1%;实际使用外资2.01亿美元,增长44 %。如今,已有25家境外世界500强在惠城辖区投资设立了32家企业。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惠城区积极实施“商贸兴区”战略,构筑以“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房地产业”为重点的经济新体系,将惠城打造成为粤东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商贸业:沃尔玛、吉之岛等国 惠城区
际商业巨头相继落户惠城。国美,苏宁、百佳世纪联华、天虹、丽日等国内商业品牌也在惠城区百花齐放。旅游业:拥有雅居乐白鹭湖度假区,富力洲际温泉度假区,中信汤泉度假区等休闲度假区,并配套建成了康帝国际酒店,富力万丽酒店,富力洲际温泉度假酒店,皇冠洲际假日酒店,惠州凯宾司基饭店等五星级酒店,惠城区的旅游经济因此更显光彩夺目。
物流业:建成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金泽国际物流园、惠州农产品批发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初步具备了粤东商贸中心的功能。
园区建设
特色园区 环境优越惠城区区域面积广阔,工业用地储备充足,是珠三角土地最多的区域之一,三栋、潼湖等成熟工业园区“投资洼地”、“投资高地”效应日益凸显,新兴工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配套,高质量服务,投资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三栋数码工业园: 规划面积590万平方米首期开发200万平方米潼侨工业基地:规划面积400万平方米主要承接深圳、东莞产业转移。两个园区均已完成八通一平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了世界500强普利司通为代表的110多宗项目落户。
横沥工业园:首期开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也引来了国内房地产巨头合生创展已签约进驻。
丰泉工业园:首期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将建成城区未来最高规格的样板园区。
还有台南工业园,意大利工业园等特色园区正在筹划之中。
电子信息产业
惠城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已形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灯饰照明三大产业集群, 惠城区
并呈现出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聚等特色。 中国男装名城:中国照明电器产业制造基地:已拥有1000家照明灯饰生产企业,500家品牌灯具厂家。目前位于陈江镇的粤东最大的灯具批发中心——粤东灯具城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TCL、德赛、华阳、侨兴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的总部均设在惠城。西门子、三星、SONY、LG、住友等世界500强电子行业巨头也在惠城设有生产基地,整个惠城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品牌集群地带。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Mr_chen
我的梧桐子代理家乡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huiche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