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尚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

家乡区县: 陕西省洛南县

洛南,位于秦岭莽岭之间,一道洛河蜿蜒横贯东西,文仙山、大圣山、云蒙山、老君山、兑山、尖山,六座形态各异的灵山秀水构成了一幅幅难以忘怀的魅力画面。
这山,这水,蕴藏着七十万年前人类生活生存留下的足迹,它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文化的摇篮。大圣山、老君洞、会仙台、马刨泉,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这些可圈可点的让人回味无穷的山水文化却都长期凝固封闭在这方圆二千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鲜为人知。
一、洛河发源地——洛源
在现在的洛源镇政府大院内有一座古刹——药材会馆。据说这座药材会馆始建于明末清初,虽年久失修,屋顶上已经是杂草丛生,瓦损多洞。但是从其画栋雕梁,就可以看出当年之辉煌。在当地有“洛党走上海”之说。洛源镇的中药材党参曾驰名上海。明末清初,进入商洛山,洛源是必经之地。当地人把从秦岭上采挖的各种中药材摆在洛源街,海内外的药材商贩,前来进行交易;然后,用马、骡驼运出山,由洛源西进西安,东到洛阳。贸易客商来时带上盐衣服等商品,用马、骡等运到洛源,在洛源住宿吃饭,补充草料后再启程赶往下一站路。洛源的饭店、旅店、骡马店、仓储生意异常红火。现在,每年中药材采摘季节,洛源和洛源周边的群众,依然成群结队携带干粮,搭建帐篷,在秦岭山上一住就是十天半月,采摘猪苓、茯苓、菖蒲、天麻等野生中药材。秦岭山上的橡籽产量也不少。洛源人种的西洋参总是供不应求,销往商州、西安等地。洛源往北是高耸入云的秦岭之巅草链岭,半山腰云雾缭绕,山下晴空万里,山上见云就是雨。站在洛源北望,看着草链岭近在迟迟,但你要登上山顶得整整一天时间,通往山顶有多条山脉,多道沟岔。不同道路,不同沟岔,景色各异,有的沟岔位于高山峡谷之中,走在峡谷中间的小路上,两边陡峭的参天巨石把天空遮挡得只剩一条窄缝,在石涧上生长着千奇百怪的杉木和灌木,有的藤蔓上挂着红、黄、绿色的野果,非专业人员根本认不出这些都是什么植物。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外,洛源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了独具一格的农特产品,洛源的洋芋和玉米虽然和川道的同类作物是一个品种,但味道却大不相同。在川道洋芋在五月份,收麦前后就可以收获上市,而洛源的洋芋由于低温气候,要一直到阴历九月以后,秋收结束方能收获。成长期要比川道长一倍左右的时间,洛源地头长出来的洋芋煮在锅里细腻香甜。同样是洋芋,同样是玉米,同样是大豆,洛源产出后做出来糍粑、熬出来的糊汤,做出来豆腐和豆腐干都比川道的好吃。从洛源秦岭采集的二花、连翘、桔梗、苍术、党参、柴胡等中药材,生长期长,无农药化肥残留,也无有害气体污染,在治病时药效自然很好,洛源街周围山涧水旁的二花,连翘漫山遍野,像川道成片的油菜花一样。山连山,片连片,金浪滚滚。走进洛源,从五龙、秦河、张坪、腰庄再到秦岭腹地的黑嶂、甫尔处处是碧山绿水,片片是金浪滔滔。
二、汉字故里,红色沃土——保安
汉字文化的始祖仓颉在保安造字二十八个。造字遗迹现依然历历在目。保安镇的黑潭村位于洛河沿岸,传说这里曾是仓颉清洗毛笔的地方,潭如墨色,故名黑潭。在黑潭村对面的洛河中央现在仍耸立着一块约成十米见方的巨石。远看就像是一只笔杆。笔杆之下有一石砣,石砣之上长满杂草。形似毛笔的笔锋立于洛河之中。黑潭西侧就是文峪。现在的文峪有个集镇,当地人叫“山寺街”。山寺街北的秦岭脚下就是眉底中学。这里也确是风水宝地,站在眉底中学座北向南,环顾四周,眉底中学北靠秦岭怀抱,南面是一大片开阔地,开阔地南是蜿蜒而过的洛河,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小山丘。山丘石质结构,丘山树木茂盛。这是风水大师们理论上典型的玉带水。靠山,护山,面山,玉带来水,盆地居中,简直完美无瑕。有时我在猜想,难道仓颉当年也相信风水?选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缔造汉字。
保安也是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牺牲的地方。唐澍,男,生于1903年,河北易县人,1924年初夏,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同学有徐向前、聂荣臻、陈赓、左权、杜聿明、宋希濂等国共知名将领。他曾参加过广州农民运动,两次参加东征叛徒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参加十万人举行的纪念“二七”广州工人大罢工集合游行,1927年10月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指挥了清涧起义。1928年4月领导渭南华县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后任总司令,建立了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1828年7月1日,驻守洛南的李虎臣发起反动武装围攻洛南保安镇时,唐澍率军百余人增援保安镇途中,在保安镇碾子沟遭伏击,唐澍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终因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时年25岁。唐澍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和政治人才,可惜英年早逝。血洒洛南。他在洛南县点播了革命的种子,点燃了革命的烈火,给后人留下来享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三、临仙境,采灵气,不登山不知大自然之神奇
山上有云,云上有山,这就是洛南的小华山——云蒙山。云蒙山位于洛河之北,座落于保安、永丰、麻坪交界处。又名书堂山,人们称之为洛南的小华山,登云蒙山分别有麻坪、尖角、永丰的三条羊肠小道。小道隐藏于深山密林之中,没有当地人当向导是绝对不敢走的。一旦你迷了路在山上是很难走出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云蒙山有多高,没有人去测量过。站在山顶环顾四周,永丰、卫东的李村水库,辛岳水库,轱辘河水库,谢湾水库尽收眼底。云蒙山的南侧是万丈深渊,如刀切斧劈一般。站到山上看到崖底,崖下是参天巨树构成的原始森林。风刮、雷击形成的残枝断叶横七竖八横垣于巨树之间,腐烂的枝叶足有三十四公分厚.

四、洛南盆地阿舍利石器遗迹裴声国内外
2013年1月2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洛南盆地旧石器一遗址发掘考古最新重大成果。据了解,2011年,考古队对张豁口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共揭露遗址70多平方米,从遗址不同时代形成的黄土石制器20000余件。至2012年12月,考古队新清理遗址面积1300余平方米,新出土各类石制品18000余件,这些石制品包含有石斧、手镐、砍砸器、大型石刀和石球等重型器物,还有轻型的刮削器和尖状器等,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原始人类打制石器时遗留的作业点,这些遗迹确定年代在70万年至3到5万年之间。
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全国20多名家文博考古、大学的40多位中国旧石器考古界专家研究后认为,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在世界旧石器遗址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应与世界著名的肯尼亚、法国阿舍利、南非旧石器遗址并肩。2011年11月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洛南检查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发掘工作后,激动地说:“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其意义绝不亚于陕西兵马俑的发现。”
五、洞穴探秘,别样风采
洛南石门花园的玉虚洞,石坡香山的香炉山溶洞,柏峪寺的罗汉洞,属秦岭咯斯特地貌原始生态区,具有旅游观光的特殊风光。玉虚洞、香山溶洞位于半山之间,山上有洞,洞中有景,洞中有洞,还有部分空间等待我们进一步探险和开发。玉虚洞内顶层依然有洞,到底这个洞有多深多大,还有什么奇光异彩,都是个未知数。它的神秘永远是游客的一个悬念。香炉山溶洞内滴水形成的钟乳石,似佛,似柱,似宫殿,似欧式雕塑,千姿百态。柏峪寺的罗汉洞位于柏峪寺镇洛河对面的崖上,河岸山石陡峭,崖下潭水深蓝,碧波荡漾。洞内罗汉雕塑,生龙活虎栩栩如生。洞穴探秘,神秘而神奇,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六、湖泊山色,风光旖旎
洛南的谢湾水库,姬家河水库,李村水库,辛岳水库,轱辘河水库,像点缀在洛南大地上魅力山川的一颗颗明珠。姬家河水库位于寺坡姬家河上游的深山峡谷之中,水色湛蓝,清澈见底。谢湾水库群山环抱。李村水库、辛岳水库、轱辘河水库水面开阔,白鹤飞翔,锦鳞游泳。风光旖旎。白天驾舟漫游,欣赏青山绿草倒映入水的美丽风光,晚上垂钓纳凉,品味新出水的鲜烤鱼肴,情侣们挽臂摩肩,湖边漫渡。鱼儿时而跃出水面,时而鸳鸯戏水般游玩,远处薄雾笼罩,水天一体,阵阵轻风吹来,薄衫轻飘,双目相对,情意更浓。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七、清幽峡谷,天然浴场——灵口丁塬磨峪河、三要瓮沟
洛南有两个天然浴场,一个是灵口丁塬的磨峪河。一个是三要的瓮沟。丁塬的磨峪河位于深山峡谷之中,河流自北向南汇入洛河。在翠绿陡峭的山谷之间,一条溪流潺潺流淌。十多米宽的青白色石质河床,洁净如洗。由于千百年来河水的自然冲刷,在河床上留下了形态各异的石盆、石瓮、石沟、石桌、石面。涨河时巨浪滔天的场面我未曾谋面,但是涨河过后河水温顺时,这里却是神琢天雕的天然浴场。无论是潭、涧、沟渠,水都是清澈见底。河床和石头都是洁净如洗。在河中,见不到泥沙。潭如浴盆,上边浪花飞溅,下边水平如镜,是洗澡冲浴的好地方。有的地方,是石槽、是狭石缝,清水流淌。河水中,有的是小鱼儿。河谷两边的山坡上绿草茵茵,山丹丹花、灯笼花星星点点,分外耀眼。山谷清幽,除了水声,一片寂静。仰天而望,蓝天白云,清空无边。
在磨峪河的中段,有一个十几米瀑布飞流,形成一个碧绿的石潭,不知水深几许,潭面呈椭圆形,有一间房子大小。潭就在崖的腰间,水中沐浴,凉爽后晒日光浴在石板上,很是惬意。当地人说:“这是仙女洗澡的地方。”
三要瓮沟,河水清冽,河床中间,有一个个天然石瓮,涓涓溪流,川流不息,河水清澈见底,春夏季节,游人较多。
虽然这两处地方是天然浴场,但是如果有暴雨、涨河时,却不宜游玩,这里没有避险场所,尚未开发。
除此之外,洛南县城的文庙,药王庙,页山的原始古柏,古城的核桃王,上寺店的雌雄古银杏树。石坡的苍鹭园,寺坡的登山寺,永丰的马刨泉……等等,无不承载着洛南厚重的真实历史、诉说着洛南文化的古老传奇。文庙比西安钟楼还早十四年,页山古柏直径近三米,至今依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上寺店的雌雄银杏树清初至今,树冠高大,雌雄相拥。古城核桃王单树年产核桃一吨多。永丰的马刨泉留下了东汉刘秀在洛南战斗的印迹。黄龙的杨氏城记载着大宋抗辽英雄杨家将在洛南生养生息的故事。洛南这块神奇的国土承载着黄河文化几十万年的深厚积淀。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和挖掘。
近年,洛南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兔斯基(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