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三微生物技术 建设有机农业强县

家乡区县: 山西省沁县

今年以来,沁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号召,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独特的水土自然资源优势,奋起从水土上发力,从机制上转型,从发展上跨越,制定了“建设全国有机食品第一县、全国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县、全国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掀起了百万亩私家菜园和生态庄园大招商行动,
为了给“建设全国有机食品第一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沁县县委组织部在县委书记田志明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泛调查和考察,寻找到了沈阳农业大学“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研成果及其金忠华博士科研团队,达成了合作意向,在市委组织部、市专家协会和市委组织部王维卿部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组织专家对“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研成果及其金忠华博士科研团队的考察论证、审查、批准,于2011年7月6日,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三微生物五环产业”沁县博士工作站。
运行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是运用微生物研究与应用技术、微营养与应用技术、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系统生产出生物有机土壤改良剂(有机肥)产业、生物有机型种子产业、生物有机型饲料产业、生物有机型禽畜产业、生物有机型农产品,是一条 “有机农业路线”的内在良性循环链。
博士工作站成立以来,在沁县郭村镇郭家庄村,郭守里、郭玉怀等9户种植美锋5号玉米品种50亩。亩投入种子50元;抗旱剂1袋5元;三微生物制剂8袋,160元;起动液1袋,5元,专用肥2袋,240元,亩总计投入460元。种植模式是2比空,株距6公分,亩密度5000株。
在屯留上村镇新东村实施的情况令人满意。黄春有家亩施入三微生物制剂1方250元,专用肥120元,美锋5号玉米种子60元,土豆种子100元,大豆种子50元,合计亩投入玉米套种土豆530元。玉米和大豆套种,2比空种植,种植密度是玉米每亩5000株。
刘连堂家亩投入三微生物制剂1方,250元,专用肥40公斤,120元,抗旱剂1.5公斤,15元,美锋5号玉米种子80元,合计亩投入465元。种植模式是无规则加密种植法,株距10公分,行距90公分,亩均6500株。
2011年9月27日上午至9月29日下午,沁县农委、科技局、统计局会同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副所长、玉米育种专家刘永忠,县农调队队长连亘,沁县高级农艺师王定一,农艺师程洪莲,农业技术员牛成水、申幸福等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分别对黄春有、刘连堂、郭家庄村郭守里、郭玉怀等9户共同承担的三微生物技术有机肥玉米增产项目进行了现场测产。
测产结果是:黄春有、刘连堂亩产玉米分别为1695.4斤和1708.9斤,对照田亩产玉米1371.4斤,亩分别增产324斤和337.5斤,增幅分别为23.6%和24.6%,郭村镇郭家庄村郭守里、郭玉怀等9户试验的50亩玉米和150亩谷子,亩产玉米1136.8斤和1321.6斤,对照田亩产玉米986.0斤。
专家组认为,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增长幅度在25%—35%之间,适宜大面积推广。通过走访三微生物有机肥试验种植户和现场测试,玉米桔杆特别适合牛羊喂养,玉米面味发甜,玉米桔杆和玉米面有机成分含量丰富,三微生物有机肥对于农作物有机品质改良效果特别明显,如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一定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为有机农业发展带来无限的广阔前景。
在新店镇、故县镇、郭村镇、定昌镇等地私家大棚蔬菜的试验效果也十分明显,在漳源镇刘家沟村王永明养鸡场试验的蛋鸡表明:产蛋率提高14%,比对照蛋蛋清和蛋黄分界线明显,凝聚分明、蛋清发亮、蛋黄高于0、2毫米,口感明显好与对照鸡蛋。
同时,在沁县南里乡梅沟村10万只鸡场进行的生物制剂除臭试验,效果特别理想,实现了无臭味饲养。
5月份以来,深入乡村已经系统培训18期,计1460人。11月份以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5个乡镇的种能手进行了有机农业和三微技术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讨论后,自报试验的农户占到受培训农户的100%。农民的兴奋之情令人感动!
为了强力推进“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研成果的运用推广,我们运用了“学科 团队 基地 公司 经营户”的科技推广体系,实行工作站和经营者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布点,构筑网络,同步推广”的运行机制。采取多元培训与投资建设同步注入三微生物技术的策略,有序推进了有机农业的转换期基地建设进程,为塑造千泉之县、健康之源的有机食品品牌和全国第一有机农业大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推广,是本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强大推动力。生物经济的市场潜力是网络经济的10倍左右。因此,我们决心在2012年,放胆大干,谱写新篇,建设七大工程:
一是强力实施“322211”工程。
要把“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技术运用推广到3万亩玉米、2万亩谷子、2万亩蔬菜、2万只鸡、1万只羊、1万头猪。迈开“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推广的大步伐。
二是创办生产厂。
在沁县原种鸡场内生产三微土壤改良剂、三微除臭剂、三微生物饲料、三微液体生物制剂。
三是创办千亩种植示范园区。
在种鸡场周边创办高标准的“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有机玉米、谷子、蔬菜等种植业示范和土壤改良、有机、干旱、洪涝、防病控病对比园区。
四是创办千百头(只)养殖园区。在种鸡场内创办1000只鸡、100只羊、100头猪的示范对比园区。
五是研制机械设备。在种鸡场内研制适合于“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技术应用与推广所用的机械设备,诸如:玉米、谷子播种机、粪便除臭剂推行搅拌机等,旨在加快“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技术应用与推广步伐。
六是创办一所农民大学。第一年抽农闲5至9月、11月至次年3月系统学习有机农业的种植、养殖理论知识,系统学习现代的三微技术系统,第二年在园区具体操作,比如现代的三微技术养鸡系统,在原来先进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到拥有除臭、粪便的生物利用、环境保护型的系统,在园区内建立起各业模拟示范系统。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毕业证和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学技术资质证,供到长治市各县区及周边县区传授、指导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学技术的运用。
七是创办“三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为了使“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研成果得到提高和升华,专家团队矢志在沁县这个优美的水土、空气、海拔、温差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三微生物技术的可持续深化的实验与应用,进一步研究五环有机产业的可持续拓展的领域,集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实现微循环系统的产业化的研究、提升、教学、实验于一体的科研机构。旨在发明相关仪器、机械及系统。在种鸡场西侧创办一所“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学研究院”。
科学院将吸收国内外一流的、有真本事的、务实的、带有马上产业化的、拥有高利润项目的科学家,为其发展提供条件,使科学家在科学院成就事业。对产业化为社会为企业创造利润超过10亿元的科学家,应聘为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科学院的院士。
沁县县委、县政府决心解决好相关问题,促进6个项目的落地生根。诸如:土地问题,设计问题,技术完备问题,科学院优秀科学家筛选问题。发展战略问题,教育招生问题,产业发展问题,资金问题等,沁县县委、县政府将积极创造条件,争得有关方面的批准和支持,力争在2012年上半年挂牌成立,2013年前半年投入运营。使之成为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产业化的孵化器、总枢纽,以沁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逐步扩大“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技术模式的推广运用范围。

岁岁清明lyt(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