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一)

家乡区县: 江苏省沭阳市

虞姬庙的传说

  虞姬庙原为一宅两院,正门上有块门匾,上书“虞姬庙”。前院穿过大厅,后院中央有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后楼上,有虞姬全身座像。她一身戎装,红色战袍,外加金黄色披风,身佩宝剑,脚穿战靴。她双手桉住宝辇扶手,目光凝视远方。座像上方,是一个巨大的华盖。据《沭阳县志》记载;“虞姬庙在治西四十里颜家集,令案明崇祯十七年建。乾隆三十六年,邑人吴九龄重建中殿,大殿四十年重修。后楼光绪初,宿迁叶祥麟重修。”

  相传虞姬娘娘自刎身亡之后,虞姬沟一带的男女老少人人悲衰,个个哭悼。后来,故乡的百姓为了纪念她,就派了四个精明强干的人到外面募集材料,为虞姬娘娘建造大庙。这四个人从虞溪村出发,分别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走去。往正南方向去的人运来了一大批青砖和筒子瓦,往正北方向去的人运回来又粗又直的好木料,往正西方向去的人请来了一批巧手工匠,往正东方向去的人请来了设计师。可是,当时还是刘邦的子孙坐天下,怎能让你盖虞姬庙呢?设计师想了个好主意。他编了一个神话,逢人便讲:一天正午时,虞姬沟里忽然翻起了一个大水花,就听叭嗒一声,从水里蹦楞一下跳上来一条大鲤鱼,大鲤鱼在地上连蹦三下,脱下了一张鲤鱼皮。这鲜艳的鲤鱼皮有美丽的花纹,巧手工匠们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幅比龙宫还漂亮的五彩图。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这是东海龙王送来的虞姬庙设计图。人们再仔细朝地上一看,大鲤鱼不见了,只剩下一根八丈八尺长的鱼骨头。原来,这是东海龙王送来的一根鱼骨大梁。工匠们一看,高兴极了,就按照图样盖了一座大庙,大庙的中脊梁就是那条鱼脊骨,所以这庙叫“鱼脊庙”,其实是借“鱼脊”二宇谐“虞姬”之音。

  虞姬庙建成后,巧手工匠们又做了一匹乌骓马和霸王的塑像安放在大殿里,又做了个虞姬娘娘的塑像安放在后楼上。塑像与活着的虞姬娘娘一模一样,白嫩墩的脸蛋,细弯弯的眉毛一双圆圆的眼眯眯带笑。人人见了都说活象真的虞姬。就在巧手工匠们做这虞姬娘娘塑像时,虞姬沟一带的姑娘们也忙碌不停,天天在虞姬沟里挖抄淘金,一连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淘出了一捧光闪闪的金砂。她们请来了一个银匠师傅,把金子放在炉里炼,—直炼了七七四十九无终于炼成了一颗金光闪闪的“金心”。后来,姑娘们又把各人手脖上的银镯于取下来放到炉子里,又炼成了一颗明光雪亮的“银胆”。然后,把这金心和银胆—起放进塑像里,从此,虞姬娘娘的塑像就是金心银胆,用以表示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儿。 虞姬庙建成后,多少诗人墨客争相前来瞻仰。清朝著名诗人袁枚于乾隆八年至十年在沭阳任知县期间,曾到虞姬庙瞻仰。离开沭阳后,到了古稀之年,又一次专程从南京来到沭阳,凭吊虞姬庙,并作了《题虞姬庙》诗一首。他咏道: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三军巳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革湿胭脂。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民国以后,虞姬庙被当地的小学借用,学生们耳濡目染虞姬参加抗秦的英勇事迹,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爱民的豪情。他们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人民革命的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厂不朽的功勋。虞姬庙在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准备修建。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wxcuxushuang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0825734.html

微博主页http://weibo.com/wxcuxushuang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038987018

 

amber26(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