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饮食生活艺术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正是对生活唯美的追求,使潮汕饮食文化逐渐向雅方面发展。

    在食物上表现内容美,菜的色泽追求的不是五彩斑斓,而是鲜亮——自然的本色。潮汕人炒青菜,最讲究“厚油热鼎”,只有用这样的方法热炒、快炒才能保持的青翠,使人乐于亲近。林语堂谈到,西方人吃蔬菜,要么做成“色拉”生吃,要么就是将菜烧得极烂,粘乎乎一片。从中也可以看出两者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菜的形状上,潮汕筵席上龙虾、上全鸡、上全鱼,虽然它们都是经过精心烹制的,上盘仍然要砌成龙虾、鸡、鱼的原状,头、脚、尾,一样也不能少。这是对自然美的描摹,表明我们的饮食取于自然,源于自然。

    在食器上表现形式美,形成了与之相配的美食器皿。清代最高级宴会“满汉全席”餐具,现国内仅有一套,存于山东曲阜孔府内。相传是乾隆皇帝为陪嫁女儿给孔府72代孙孔宪培而赐给孔府的这套404件餐具,可上196道菜,其做工的细腻与精美自不待言,制作人竟是汕头潮阳银匠艺人杨义华。

     许多人对此感到匪夷所思,其实在饶平浮滨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的陶器,表明商代潮汕人已处在发明文字的前身,唐代潮州北窑址的青釉加彩平底碗、青釉二系短流盖壶,其造型宛如盛开的花朵,色彩艳美;宋潮州笔架山已出现百窑村,能制造高级的青瓷、白瓷和精巧的瓷像,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著称。明清潮州陶瓷食器更得到创新发展,出现了金、银、铜、锡制造精美昂贵的食器。说到潮汕美食器,郭莽园特别提及潮阳生产的锡器曾一度饮誉内外,一般的锡器,因为熔点低,铸造出来后表面都暗淡无光,唯独潮阳生产的锡器光泽锃亮,因为它是工匠用手工一刀接一刀割出来的。

    潮汕人对生活唯美的追求,对物性精细的把握,恰好在这些工艺性质的创造上得到充分的发挥。一道盛于精美器皿的菜端上来,已经先以色愉悦人,在视觉上撩拨你的神经,勾起你的食欲,你轻轻一扣,便可以传出或明或清的幽远声响,在这样一种古典而又幽雅的氛围中,再以“色香味形气”让你视之有色、闻之有味、触之有形、感之有气,你就是神仙也把持不住了

xinxinxinxin(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