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
被称为“面花”、”花馍”、”花馍头”,是民间在探亲、贺喜、祭扫节日等生活中,寄予某种特定意愿的传统工艺食品。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它喜庆时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面塑,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城市家庭妇女之手。尤其是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几乎家家都要用面粉塑制诸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的面塑。面塑,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品,它又与风俗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面塑的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面花的制法是先将生面搓成圆形长条,再按设计卷曲、筷夹、刀切,最后入笼蒸熟,出笼点色而成。面塑民俗气息浓郁。平川地区偏于细腻,做工精巧,靠近黄河沿岸的山区则趋于粗扩,造型夸张,面花的个体大,设色鲜艳。一个元宵节枣厮儿大到三尺,重达十余斤,尤以七月十五白龙庙摆供和元宵节柳林盘子面塑为代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