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商业网点的外界辐射
自明清以来,徐沟人所经营的银号、珠宝、布帛、酿造业已遍及北方各省,其中最早最盛者当数天禄堂。天禄堂从1426年始在北京经营古董发迹,清光绪年间达到极盛。他活跃在天子脚下,有可靠的后台,又广交相与,便以北京大本营为中心辐射到晋、冀、鲁、豫及东北三省,其时设在各地的商号、分号足有数百家仅河南一省就有60多家。据说,他家设在京、津、奉天各地的“盛”字银号还出过私人银票,可与国家的纸币一样在市面上通用。东家们为了去北京方便,免得寄寓外人旅舍,从徐沟到北京一路上到处开设着自己的商号,可以不住客栈直达北京。
徐沟东南坊人张联辉,在河南先以小商业固守土堡三年,后在周家口经营有方,生意扩大,成为当地巨商,完全控制了那里的经济命脉。到光绪年间时,在河南的徐沟商人就有两三千,使“盛”字连号一时称盛,每年有百万两白银汇回本县。
徐沟商人还善搞运营,“往复运汇,转辗有益”。由产地运转大量的消费品到商埠,从中获取暴利。如,将江南的丝茶运到蒙古,将河南的大绸运往俄国。
徐沟商人与俄通商最早最久。清朝雍正五年(1727)已在俄罗斯的恰克图互市,以河南的丝绸织物、茶叶,换回俄罗斯的皮革、地毯等毛皮物品。其时,运输主要靠骆驼,驼队从恰克图出发经库伦大道,长途直达张家口或多伦,而后南下直至徐沟,向北驼运南方丝茶则原路返回恰克图,在这条路上来回往复。因此有人说,徐沟从开辟了一条太原通往北亚的“丝绸之路”,乃名符其实。在数百年之前,当封闭的大陆内地还很少有人懂得搞外贸时,而徐沟人已经抢先开拓国外市场了。
自清代乾隆开始,即有众多的徐沟人相携外出经商足迹辐射于各地,人们称之为“走外”。其中走关东(山海关外的东北三省)的最多。传有民谣:“进了关东城,钱儿银子腰深”。据民国二十一年统计“九·一八”后,只王答一村即有商人298名由关外返回故里,可想徐沟一县去关东的人数之多,估计仅徐沟城内也有百人以上。
此外,也有出口外的,据传,清代雍正之粮(1725年左右),就有徐沟人有古北口、张家口、归化城三个地方设点经商。以后又逐渐从这里通往外蒙,甚至达及西伯利亚边境。有的人是南下河南、汉口、南京、上海,也有西向陕西、四川的凡有商品交换和贵金开采之处,就有徐沟商人。于是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而我们说,“凡是有山西商人的地方,就有徐沟人”。
(三)热闹非凡的集市庙会
每年定期举行的集市庙会,也是商家进行贸易的极好时机。关于集市,在明朝万历《徐沟县志·市集》中就有记载:“县南街:初二、十二、二十二;西街:初四、十四、二十四;北街:初六、十六、二十六;正街:初八、十八、二十八;东街:初十、二十、三十。”清康熙《徐沟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县南街赶集,轮流三个月,西街赶集,轮流三个月……”不过,这些集市到清末就只剩下腊月的年集了(从腊月十六开始至除夕,逢双日为集),其他月份的集日就被庙会代替了。
徐沟以“庙宇多,庙会多”著称,几乎月月有庙会,甚至一月两会,这在其他县城是很少见的。直到如今,徐沟一年中的庙会还有:
农历二月初二至二月初六,赶会地点:南门外,赶会寺庙:文昌阁;
农历三月二十一,赶会地点:东门外,赶会寺庙:龙王庙;
农历三月二十七,赶会地点:南门外,赶会寺庙:牛王庙;
农历五月二十七,赶会地点:衙门街,赶会寺庙:城隍庙;
农历六月十九,赶会地点:南门外,赶会寺庙:灵觉寺;
农历六月二十三,赶会地点:东门外,赶会寺庙:火神庙;
农历十月初二至初六,赶会地点:北门外,赶会寺庙:河神庙。
除上述较大的庙会外,以后又起了新会,所以有“几乎月月有会”之说。
各个庙会,起初均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活动(如送花花、求生子、祈祷还愿等)或民俗文化意义,商家便乘此此时机大搞商贸。人们也可在这些货物齐全的物资交流会上购置自己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同时,也逐渐成了人们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一个机会,而且每会必要唱戏,更增添了庙会的热闹气氛。
这些庙会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吸引客商最多的要数二月会和十月会。这两个会都是初二到初六,佳期五天。往往是提前几天商家就派人来占地盘,并写上“有人占”三个大字,初一就拉来货物搭棚摆布,叫做“亮会”,初二、初三、初四三天高潮,初五就大大式微,到初六就是“尾声”了。
这两个会,历史久长,成交额大,远近闻名,北至包头内蒙,南到平遥、介休都有成群结队有车辆及骡马、猪羊前来交易。
二月会在南门外,十月会在北门外,都有广阔的场地任其摆布。届时,从南(北)门到小南(北)门的街道两旁,都是一个挨一个的各种货棚,到了小南(北)门以外,再无街道限制而且这两个时期地里正好地里都没有什么庄稼,可以遂心所欲地任意向野地里扩张,占用数百亩地盘。这里集中着骡马市、猪羊市、鸡鸽市和那些卖笸箩、簸箕、穴筛儿,杈子、木锨、扫帚儿,犁耧、砘耙、地猪儿的。还有打开园场踢拳卖艺的、叫卖狗皮膏药的、耍毛猴的、弄西洋景的……而那些卖吃喝的、摆小地摊的则见缝插针打契式的摆布开来。来这里的人有买骡买马的、买猪买羊的买针头线脑的、品味风味小吃的、看卖艺耍猴的,也有不买什么东西而闲游闲看的,看“牙行“们在作骡马交易时把手掩入衣底、袖筒捏掇价码的神秘动作,评评鸽子猪羊的好赖,听听狗皮膏药的叫卖……你看吧,整个大会上,关内街上人流一道线,关外地里汪洋一大片,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真是热闹极了。
如今的徐沟已旧貌换了新颜,城区四周向外扩展了一倍以上,北、东、西三条大街都拓宽兴建,高楼栉比凸现,商店逐门皆是,并有两个超市、六个商场集中经营。据当地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徐沟全城已注册的大小商店共有300多家,徐沟豆制品厂生产的各种腐干、香干畅销全省,徐沟酒厂酿造的“晋阳春”白酒,被评为“国优产品”,并销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我们相信,徐沟——这颗历史上的晋商明珠,一定会在弘扬晋商精神的新的历史时期,铸造出更加灿烂的晋商辉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