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湾水库位于镇平县石佛寺镇赵湾村北,湍河支流赵河上,属唐白河水系,始建于1958年。建库五十多年来,历经筹建、开工及多次整修,如今赵湾水库仍然作为“镇平县的大水缸”在水利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遏制水灾频发终建赵湾水库 当初为何要在赵河上修建水库?镇平县赵湾水库管理局工会主席张龙文回答记者说:“早些时候,赵河是镇平县三大河流中的一条主河流,穿过云遮雾障的三潭峡谷,流过黑山峡谷,奔腾南下。而且赵河的地理环境特殊,河流较大,河床又浅,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往往泛滥成灾,住在两岸的居民深受其害。可雨季过后,河水消退殆尽,这些水资源又白白流失,完全没有发挥出灌田增产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镇平县为了改变生产条件,也曾因地制宜地修建了不少的小型水利工程,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旱灾害问题。直到1958年2月县委通过考察论证,最终决定兴建赵湾水库。” 水库工地最多每天上30000人 提到修建水库时的场面,张文龙拿出一本《镇平文史资料》对记者讲述道:“1958年3月赵湾水库修建工程正式开工后,坐阵指挥的县、局领导亲自带领民工参加施工。开工当天,浩浩荡荡的施工大军,在红旗招展的道路上、锣鼓震天的乐声中,大小车辆像一条条长蛇络绎不绝地奔赴工地。当时参加施工的有石佛寺、晁陂、芦医、杨营等7个效益区的工人,再加上协助支援人,初步规划启用的民工就有15000人,而到施工白热化的时候曾达到过3万余人。开工前3天,沉寂多年的黑山之畔,顿时热闹沸腾起来。拉车声、机器声、打夯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工地不分昼夜灯火通明。”书里还提到,当时为赶工程进度,大家苦思钻研大搞工具改革,创新了运土机、空中索道、翻土爆破、接力运输等多项改革,还创造了不少先进工具,加速了工程进展,在整个修建水库的过程中可谓是盛况空前,于当年5月大坝就进行了合拢。 赵湾水库几经整修 成为多功能的大型水库 赵湾水库修建完成后,在1971年至1980年又经过了8次施工,于1982年1月正式验收,当时标准是50年一遇设计,5000年一遇校核,最大库容9747万立方米,兴利容5319万立方米。 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赵湾水库再次实施了三次较大工程项目,并于1999年由中型水库升格为为大Ⅱ型水库,主要建筑物等级为2级,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校核水位225.53米,校核库容1.065亿立方米。 2002年国家下达投资120万元,对大坝坝顶及防浪墙进行加高,同时实施了副坝加高、泄洪闸控制室维修、水库防汛通信等工程。现在的赵湾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达205平方千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城镇供水、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 赵湾水库对下游的惠民作用 记者了解到,现在赵湾水库的主要作用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生活供水。水库的农业灌溉用水占总供水量的70%左右,张文龙说:“1992、1994两年冬春,镇平久旱无雨,在水库灌区外的小麦大部分绝收或减产,而灌区内年均灌水就达12.08千公顷次,使得小麦并未受干旱影响,喜获丰收。” 赵湾水库城乡供水工程则是南阳市水利部门建设乡镇供水的典型之一。上世纪90年代,赵湾水库就申报国家乡镇供水贴息贷款,利用灌区东干渠,在渠底修暗渠向县城供水,并在沿途供应缺水乡村生活用水。到2000年水库开始向热电厂和县自来水厂供水,且逐年扩大供水范围。目前赵湾水库年供水工业、生活用水近2000万立方米,创效益200多万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