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雷州市

家乡区县: 湛江市雷州市

雷州市,建市前称海康县,是广东省湛江市辖县级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热带)。雷州市东濒雷州湾、南隔琼州海峡与国际旅游岛海南相望、西濒北部湾、北接湛江。雷州市境内交通有粤海铁路、国道207、湛徐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雷州市总人口170万(2010年),雷州市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辖街道办有(雷城、西湖、新城)等,18个乡镇,市区常住人口32万(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162万亩,海岸线长达406公里。

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北部湾的城镇群经济圈,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林、牧、副、渔生产,享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雷州是广东六大、粤西地区唯一且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文化作为独特的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

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至民国二年(1913年),2000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 天南重地”。

雷文化发源地-雷祖祠

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辖境相当今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全境等地区。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改雷州为雷州军(军,古时行政区划)。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为雷州路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雷州府治。清承袭明代的体制,仍为雷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省直管县,废府治(即雷州不作为行政区划名),存雷州首县海康。

雷州古雕刻

雷州市直接继承原海康县建制。据《今县释名》:“县南、西皆濒海,本汉徐闻,隋改徐闻为隋康,析隋康地置县,因名海康。西汉设徐闻县(县治在今雷州城),隋开皇九年(589)改置海康县,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拨广东统辖。

后几经变迁,1961年恢复海康县建制。1994年4月26日撤销海康县,设立雷州市。

liangxiao(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