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碑碣
(一)石婆雕像
石婆庙在老城东关,已毁。仅留石佛雕像1尊,全高115米,座高015米。身披袈裟,左膝上屈,赤脚,抱膝跌座,面形和蔼。现存县文化馆内。
(二)复修龙泉观碑
在故县乡寻峪村龙泉观上观遗址中。高179米,宽084米。明正德二年二月造。聪进庠生张隆撰文,凤翼散人刘仪楷书,王敖刻。文述三清洞始建情况。石面完整,字迹清晰。
(三)“敬一”箴言石碑
明嘉靖五年刻,原置于明伦堂后儒学讲堂内壁,为县教谕向儒生讲读之箴言。高17米,宽1米,10行,每行47字,4字句读,共27句,额首有“御制”二字,残石首阴制双龙图案,左右下线刻龙云纹花边,有“口文之玺”印刻。石面虽磨损,字迹尚可辨认。
(四)二程祠碑
在东宋丈庄程祠内。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造,知县佟赋伟撰文,田士敏书。重修二程夫子祠碑,亦在丈庄二程祠内。清乾隆二十八年四月,兵部左都御史总督直隶军务、辛酉拔贡方观承撰文,清代书法家程之林楷书。
(五)洛出书处碑
在西长水村,有两通“洛出书处”碑,两碑并排面南临洛河而立,相距3.18米。东边一碑上圆下方,为沙岩石质,碑刻有圭首图案,图中方行线基本脱落,似洛书图样,正面仅存一字,为魏体“洛”字,据考古专家鉴定,该碑碑型和图案为汉魏遗存物。靠西古碑高1.83米,宽0.64米,厚0.17米。碳酸钙石质。碑额隶书“大清”二字,碑右书“河南府尹张汉”六字,碑正中行书“洛出书处”四个大字。碑左上书“雍正二年腊月”,下书“永宁令沈育立”。另1石刻在岙崃山脚下,文为“岳武穆行军至此”,亦为张汉所书。
(六)了岸禅师行石实塔志
1980年王范东门外群众盖房时掘出,高055米,宽038米,文13行,行22字。记王范普通寺王原智灯和尚学禅事,义湛书,山扬亭刻。清康熙四十五年立。
(七)琅华馆石刻
琅华馆石刻是明未清初书法家王铎与姻亲兵部尚书张鼎延往来书信和互相唱和之作,被雕刻在汉白玉石碑上,有行书、草书、楷书等,字体俊逸,笔势雄健,堪称中华书法艺术之瑰宝,具有很高的研仿价值。现保存有石帖刻12方,宽0.3米,厚0.12米,长0.62-096米,两面全刻8方,一面单刻4方。全帖分一、二两册,一册2800余字,二册3300余字,共6100余字。书信15帖,诗44首,传记1篇,记略1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