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总能听到一句话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但你们知道我们包头有不亚于二人转这种表演形式的“二人台”么。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建国前不久才统称二人台。
二人台也是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而我们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的二人台,萌芽于200多年前,形成于150多年前。由于二人台这种艺术形式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民间代代相传,一直传唱至今,成为土默特右旗大地上一枝盛开的民间文化艺术奇葩,表现出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影响力。
二人台最初只是农民在劳动余暇自我娱乐的一种化装表演形式。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较单一,角色只有一丑一旦,服装也很简陋,道具只有手帕、折扇、霸王鞭。乐器伴奏只有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或梆子)。所唱的多是小曲。舞蹈的身段也和秧歌大同小异。多以第三人称进行演唱,情节简单,少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旧时二人台演出有一套习惯,一般先由丑角上场说“呱嘴”,“呱嘴”都是第三人称的现成段子。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称“叫门对子”)把旦角叫上场接演正戏。二人台正戏的表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载歌载舞的表演唱,俗称“火爆曲子”或“带鞭戏”,以抒情性的歌舞取胜,歌舞都是由慢转快,形成高潮后嘎然而止。另一种是以唱为主的情节戏,俗称“硬码戏”,这类戏表演比较接近生活。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约有120个,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另有部分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生,如《挂红灯》、《打金钱》等。其内容多是表现农家生活和爱情生活。《回关南》、《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兰州城》等是东路独有的剧目。西路二人台有《打金钱》、《打樱桃》、《打后套》、《转山头》、《阿拉奔花》等剧目。东路二人台的牌子曲大多来自戏曲,配合剧情进行演奏。建国以来,一批传统剧目如《走西口》、《打金钱》、《卖碗》、《拉毛驴》等以新的面貌登上舞台,同时还编创了许多反映历史题材和现代生活的新剧目,如《方四姐》、《闹元宵》、《杨柳青青》、《烽火衣》等都颇受群众欢迎。
二人台的显著特点是现实性、生动性和通俗性,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揭露旧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等。其中亦有迷信,色情等消极内容。我们须取舍。整个剧情个性显著,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主要代表性传承人有白云龙、高玉正、张文华、付天才、丁月善、郭掌蛇等。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www.wm23.cn/gjl0322
我的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u/1707230700
我的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1707230700
我的梧桐子网址 http://www.wutongzi.com/uc/8143647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