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杂谈

家乡区县: 佛山市南海区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过。黄飞鸿自六岁起随其父黄麒英习武,因家境贫寒,经常随父在佛山、广州等地卖武售药。十三岁时,黄飞鸿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到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得传铁线拳、飞铊等绝技,奠定了日后成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础。他先后被记名提督吴全美、刘永福聘为军医官、技击总教习及广东民团总教练,并随刘永福在台湾抗击日军。他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爱子遇害、宝芝林被焚、儿子失业等连串打击。一九二五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中山先生逝世后十天),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李小龙(1940-1973年)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人,原名李振藩,是粤剧名丑李海泉的儿子。他从小跟父亲练武,拜名师练过咏春拳。他在香港长大,在那里读小学和中学,后来到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哲学系,靠半工半读维持学业。李小龙由名拳师一下字成为名震东南亚及美日的武打巨星,武打片也因李小龙的出现风靡一时。美国报刊称誉李小龙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在美国,李小龙不但弘扬了中国武术,还发扬了民族精神。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突然逝世,年仅33岁。 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潮,祖籍安徽省婺源县(现属江西),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曾祖父携家眷到广州经营茶叶生意。嘉庆二十一年(1816),祖父迁居西门外十二甫,二十五年入籍南海县(十二甫当时属南海捕属)。詹天佑父母也居住在十二甫。詹天佑出生于广州。12岁的詹天佑考取清政府选派首批赴美留学,后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成绩优异。光绪七年毕业回国,光绪二十八年被委派独立主持新易铁路工程,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条自己设计的京张铁路。 吴趼人:19世纪末,清政府日益腐败,一批有爱国良知的作家,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揭露和谴责。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这类小说归属为谴责小说,其中吴趼人所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吴趼人(1866~1910),名沃尧,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居佛山镇,故以“我佛山人”为笔名。19世纪末,清政府日益腐败,一批有爱国良知的作家,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揭露和谴责。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这类小说归属为谴责小说,其中吴趼人所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吴趼人生在一个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一生清贫。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改良主义者,吴趼人看到清朝政治黑暗,官场腐败,所以通过小说加以猛烈抨击和嘲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他的代表作。吴趼人对于近代文学,最推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他的作品大都吸取了《儒林外史》的精髓。清末民初写社会小说的作家无不仿造《儒林外史》,这同吴趼人的倡导不无关系。 谭平山(1886—1956),号鸣谦,广东高明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进行反对清朝政府的斗争。1917年入北京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回广东参与组织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的积极支持者和执行者,曾作为共产党人代表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和二届一中全会上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956年4月逝世。

maxyb(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