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甲骨文的研究历程,就不得不说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的王懿荣。他是甲骨文的发现者,但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著书立说,就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时因自己抵抗无望服毒坠井身亡,年仅56岁。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他的家乡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建成王懿荣纪念馆,以表怀念。
王懿荣死后,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都转给了其好友刘鹗。刘鹗也将其收藏的甲骨增至5000多片,并于1903年出版《铁云藏龟》一书,这是关于甲骨文资料的第一次公开出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这两本书打开了研究甲骨文的先河。1908年,著名学者罗振玉访问了出土甲骨的安阳小屯村一带,收购搜集到甲骨两万多片,并于1913年编出了《殷墟书契》一书,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这两本书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由于研究队伍的庞大和研究成果的不断问世,一门专门研究甲骨文的学问——甲骨学在中国诞生。其中,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研究甲骨文的中外专家学者达500余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