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大力实施“退耕种草、圈养增收”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采取家庭养殖“5 3”“6 1”适度养殖模式和标准化养殖小区集约化养殖模式,使羔羊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县人工种草达到30万亩,羊发展到51万只,规模养殖示范村发展到110个,舍饲养殖示范户发展到5200户,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35个,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羔羊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外在感官特征:神池羊毛被白色、体质结实、体格较大、体躯宽深、胸围较大、背腰平直、体躯较长,前、后驱发育良好,肉用体型比较明显,四肢粗壮,额中等长、鼻梁隆起,公羊有角或无角,母羊多无角,脂尾短,具有生活力强、善游牧、耐粗饲、耐冷寒、快出栏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产肉脂性能,分布广、数量多。神池羊肉品质佳,外观主要表现在后腿肉和肩肉所占的比例大,肌肉细致柔嫩,肉块紧凑美观,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不过肉内肌间脂肪含量高,皮下脂肪均匀地分布在肌体的整个表面等。羔羊肉具有膻味轻、味道鲜美、纤维细、肉中筯腱少,鲜嫩多汁,容易消化吸收等特点,涮、炒、炖、烤等加工容易方便。胴体倒挂起来,两后腿之间呈“U”字形,肌肉丰满发达,眼肌面积大,体表脂肪覆盖不厚但较均匀。将胴体第六肋骨处横切断面呈“O”形。神池羊肉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其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食之爽口。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食而不腻。
内在品质指标:经分析,其营养价值高于同类产品:PH值为 ;水分含量为 %;蛋白含量较高,平均为 %;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可观,特别是钾、镁、锌元素含量较其它羊肉含量都高些。
特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的神池羊肉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生产技术要求、产品典型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产品包装标识等相关内容。
神池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境内的龙泉镇、义井镇、八角镇、长畛乡、烈堡乡、大严备乡、东湖乡、贺职乡、虎北乡、太平庄乡3镇7乡2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11°42′至112°18′,北纬38°56′至39°24′,海拔在1320--1680米之间。全县国土面积1457平方公里。年存栏羊30万只,年出栏25万只,年产量4000吨。
土壤地貌情况: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灰褐土、风砂土、草甸土四大类。地貌受洪涛山山脉和管涔山山脉走向控制,东高西低,由东向西呈放射性倾斜。东北部为洪涛山山脉,南部为管涔山山脉,朱家山呈东西向踞于境中,将全县隔成两大块。其北为大面积黄土丘陵和县川河丘间盆地,其南至管涔山脚为朱家川河谷平川,故境内地貌为“三山夹两川”。其类型有三:一平川地区,二丘陵地区,三基岩山区。神池野生牧草有灌木:柠条、黄蔷薇(油瓶瓶)、野蔷薇(马茹茹)、醋栗(刺梨子)、面果果、榛子、胡榛子、沙棘(醋柳柳)、六条木、枸杞、木瓜、麻皮子、山桃、山杏、山梨、山刺玫,野生草本植物:青草、香毛草、铁杆蒿、针茅、沙草、全腊梅、蒿草、龙须草、艾、金丝草、节节草、打碗草、灯心草、鸡冠草、草木栖、沙打窝、沙蓬、棉蓬、地椒、飞燕草、百里香、车前草、苦菜、甜苣、苜蓿、灰菜、山葱、山韭菜等。野生药用植物:甘草、黄芪、野柴胡、党参、车前子、苦杏仁、知母、蒲公英、山菠菜、苦丁茶、芍药、益母草、百合等。土壤pH值5.5-8.8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6-0.85%,为生长植物提供了有力条件,为神池羊提供丰富食物。
水文情况:神池羊肉产地区域神池县境内。本县境内有朱家川河、县川河、野猪口河、涧口河4条季节性河流,前三条属黄河水系。朱家川河流域,源于本县东湖乡金土梁村,由东北向南折西横贯境内,中南部东湖、义井、贺职三个乡镇,从贺职桥上、孙家湾两村间出境,经五寨、河曲、保德三县注入黄河。境内流长约54公里,流域控制面积784平方公里。朱家川河在本县流域内有一公里以上沟道244条,是全县最大流域,两岸为冲积平原和缓坡风沙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县川河源于大严备乡六家河村,由东向西横贯境内北部大严备、八角、长畛三个乡镇,从长畛乡前梨树洼村出境经偏关、五寨、河曲三县注入黄河。境内流长35公里,全流域控制面积528平方公里,两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野猪口河流域原于境内烈堡乡解家岭村,由南向北流经烈堡乡石湖村出境入平鲁县,经偏关县归入黄河,境内流长25公里,控制面积89平方公里,两岸为土石山区。涧口河流域,源于本县龙泉镇小狗儿涧村,由西向东从大狗儿涧村出境经宁武恢河入桑干河,境内流长5公里,控制面积71平方公里。此河境内经流之处山陡沟深,水流湍急。全县水资源总量6.16亿立方米,且水质好,总硬度在267毫克/升-450毫克/升之间。地面有小泉小水168处,正常年流量为77公升/秒,大部分属季节性小泉水。县域内无工矿企业废水,有利于神池肉羊的自然放牧。
气候情况:神池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全县气候大致为4个区域:西部川谷轻寒半干旱农林区、中部浅山丘陵微寒半湿润农牧区、东北土石山寒冷半湿润农牧区,南部大山严寒湿润林牧区。年平均气温4.7℃,大于(等于)10℃的积温2417.5℃,无霜期94-165天,平均为114天,平均日照时数2812.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481.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4%,年平均蒸发量为1921.1毫米,年平均风速4.1/秒,年均大风日98天。
神池羊肉始于春秋战国,距今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神池春秋为北狄地,战国楼烦游牧区,山险林密、坡肥草茂,多为契胡游牧之所。据《魏书,尔朱苂传》记载,北魏建都平城后,其神池一地划分为畿内之区,分封于鲜卑尔朱氏为牧地。牛羊数以千群,成为举国闻名的豪家大富。“涮羊肉“是全国驰名的名吃,但是据传说,涮羊肉能流传下来都与神池羊肉有关。七百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征途中,行至神池驻扎义井镇花台坡,忽必烈忽然想吃草原美味“清炖羊肉”。随军厨师苦于当时无法弄到草原肥羊,于是在本地购买羊只,当场宰羊剔肉。不料敌情突发,片刻间敌兵已经杀到近前,做“炖羊肉”是来不及了。厨师灵机一动,忙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放点调料就送了上去。谁知忽必烈饥不择食,觉的别有一番风味,而且巧的是吃完羊肉迎敌的那一仗元军大获全胜。忽必烈还朝后,在庆功宴上命厨师如法炮制,并建议放了许多佐料,群臣吃后赞不绝口,于是忽必烈把这种羊肉赐名为“涮羊肉”。随着“涮羊肉”的名声远播,神池肉羊也名扬三晋,世代传承。建国以来,羊肉生产成为神池人民的传统产业。神池羊是我县固有优势畜种,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神池三件宝“山药、莜面、羊皮袄”。神池气候严寒人们利用神池羊板皮制作裘皮御寒造就了神池羊的形成。神池羊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耐寒、耐粗饲、生长发育快,适宜山区放牧的特性。2002年神池县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30县之一。近年神池县又成为山西省优势农产品(肉羊)示范基地县之一。神池羊进入全新快速发展时期,神池羊被中国农科院、山西省农业厅和山西农业大学列为科技攻关项目。由畜牧局牵头联合绿宇肉羊良种繁育公司大规模选育提纯本品种,选育出适应性强、抗病耐寒、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神池羊,为神池羊肉的产业化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
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神池羊饲养严格遵循在神池县境内。神池县是山西省爱卫会2010年授予的省级卫生达标县,境内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牧坡宽阔,植被覆盖总面积112.36万亩,植被覆盖率达51.6%,其中草地覆盖面积93.89万亩,占其总面积的83.6%。素有“晋北绿川”之称,神池羊以天然放牧为主,保证纯天然、无污染的生长环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