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座雄踞在珠江西岸的制造业名城。它是广东地级市中惟一的国家驰名商标和著名品牌示范城市,其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专业镇,无疑是佛山最具活力的经济单元。截至2009年底,全市专业镇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市的85%左右。专业镇拥有名牌产品258个,驰名、著名商标239件。
历经30年高速发展、10年创新试点的专业镇,今天已是名副其实的佛山经济脊梁。但记者近日在佛山采访时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干部群众并未沉溺于专业镇经济以往的辉煌业绩,而是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再创新辉煌。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在佛山,家用电器、陶瓷、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纺织服装这四大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2009年,“四大金刚”总产值达5466.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2.9%,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都具有相当影响。然而,这广泛分布在专业镇内的四大优势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缺乏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等。为此,佛山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首先让“四大金刚”强身健骨,以此引领整体经济健康发展。陶瓷业是佛山名气最大的产业名片,但一度也是污染最重、资源消耗最多的产业。针对这一状况,佛山市率先在陶瓷业打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枪。2007年7月,佛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采取“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等措施,推动现有陶瓷生产企业加快改造提升,同时发展高档陶瓷产品和陶瓷总部经济,延长陶瓷产业链。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结构调整初战告捷。在全市陶瓷业最为集中的南庄镇将全镇75家陶瓷企业关停转移了62家,剩下13家全部达到广东省清洁生产标准,同时发展抛光砖深加工及卫浴企业50多家,促进了制造业的高端化。在淘汰转移大批生产企业的同时,南庄这个陶瓷专业镇利用腾出的土地,全面发展以陶瓷商贸为主,陶瓷物流、会展、研发、信息、总部等并举的产业高端环节,致力于建设中国陶瓷商贸之都。近年来,全镇先后筹集上百亿元,建成了华夏陶瓷博览城、瓷海国际、南庄大道企业展厅等四大陶瓷商贸平台,面积达到400多万平方米,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来此经营。目前四大商贸中心的建筑卫生陶瓷及相关产品年交易额达400多亿元,其中出口额为150亿元。在南庄设立销售中心的陶瓷企业,其陶瓷出口量约占佛山的75%,广东的60%。南庄作为中国陶瓷商贸重镇和服务中心的态势初步形成。佛山陶瓷这张城市名片,也因此更加熠熠生辉。与此同时,结构调整的大戏也在其他行业渐次上演。过去两年中,全市被关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落户企业超过622家;在陶瓷、水泥、漂染等行业,先后有1200多家大小企业被关停、转产。更多的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初战告捷之后,佛山市新近又确定了未来5年内传统产业提升的40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8亿元,以引领带动佛山传统产业的整体改造提升。《佛山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提出,到2012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要初现成效,四大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培育形成产值上千亿的传统企业1家,上百亿元的传统企业3家,上50亿元的传统企业4家。到2015年,四大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1300亿元,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年平均下降1.5%。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佛山市还以专业镇为载体,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产业重大技术的突破、重大创新成果和重大产品的产业化、重点新兴企业的孵化等切实有效工作,迅速在专业镇形成科技引领、平台支撑、产业集聚、产业链协调、产业布局合理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据佛山市副市长王玲介绍,多年来,佛山专业镇经济能够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一个重要因素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将科技导入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而创建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则是佛山为中小企业进行科技等服务的重要抓手。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由镇级政府主导创建,以培育壮大当地特色产业为目标,以服务中小企业为重点,服务内容覆盖产品研发、检测认证、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会展物流等诸多方面。这些创新平台一方面加强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推动镇内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尤其是循环经济理念与清洁生产技术、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服务,逐步成为专业镇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建立专业镇公共创新平台,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共享了科研、技术、管理、信息和物流资源平台,提升了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目前,佛山专业镇共拥有科技服务机构158家,特色产业科技人员109371人,一批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寂寂小草成长为了参天大树。与此同时,佛山市还创办了一批高层次的研发机构,为专业镇特色产业服务。2004年,广东省科技厅引导佛山在行业内建设省级研究院,目前,佛山已成立了华南家电研究院、广东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开发院、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广东省建筑陶瓷研究院以及广东省华南家具设计研究院,这些研究院都扎根在产业聚集的专业镇内,开展行业共性或关键技术的联合开发、应用推广工作,辐射涵盖整个华南地区,部分项目成果已经在行业推广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院市合作”,是佛山市推进科技创新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9年7月13日,中科院与佛山市签订了《共建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协议》,拉开了双方全面科技合作的序幕。中科院佛山育成中心将重点围绕佛山市“3 9”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转移转化研究,逐步形成产业核心与关键技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并通过孵化培育自主创新型科技企业,将研发成果扩散到佛山市的特色产业。一年来,中科院、广东省财政及佛山各级财政共向院市合作项目投入1.12亿元,其中佛山各级财政投入7000多万元,直接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近10亿元。
此外,佛山市各级政府还与全国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其中的大部分院所在专业镇都建立了研发机构或合作关系,去年在专业镇开展的产学研项目有437项。为专业镇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由景德镇陶瓷学院与南庄镇政府共建华夏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已成为产学研合作多赢的典范。对于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佛山市则积极引导其建设省市区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市企业已建立563个研发中心,其中90%以上都是位于专业镇内的企业。市里每年还拿出10亿元专项基金,奖励创新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佛山市企业去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达到308亿元,为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后劲。
从“佛山制造”变身“佛山服务”
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则是佛山经济结构调整的另一台重头戏。统计显示,去年佛山GDP达4814.5亿元,增长13.5%,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62.9:35.1。虽然服务业比重较之上年32.2有所上升,但相比巨量的第二产业,其比重仍然偏小。在佛山超过34.7万家的工商企业中,销售额过亿元的有2200多家,过十亿元的有250多家,过百亿元的有6家,其中多数在制造业。因此,迅速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佛山城市转型的迫切需求。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上,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是,佛山主要是发展面向优势传统产业的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科技服务等,促进专业镇从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2009年佛山市工业总产值达12743.49亿元,制造业的高度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大量需求,这就是佛山形成这一发展思路依据所在。
据此,佛山市各级政府也根据自身特色产业,确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如禅城区重点建设陶瓷总部基地,南海区重点发展金融总部基地。顺德区北滘镇则积极开展工业设计成果与优势传统产业对接活动,引导工业设计走进优势传统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根据有关规划,佛山市2010年开始的3年时间中,将实施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到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接近50%。届时,全市将形成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和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产业整体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行列。
2010年,佛山又提出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发展新思路,将企业、产业和城市的发展进行统筹谋划。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认为,佛山在整个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产业,而且还要跟与之配套的各方面进行有效结合,这种结合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融合。佛山今后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硬件,也要注重软件;不仅要看到有形的东西,也要看到无形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三到五年之内把佛山建设成宜居宜商宜发展的智慧城市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