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罗孟郊

家乡区县: 广东省兴宁市

  罗孟郊(1091~1153)号休休,兴宁刁坊镇罗坝村人。北宋宣和年间探花,授职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任职期间,奸臣蔡京擅权,朝政日非,孟郊疾恶如仇,“令”大学生陈东等上书,揭露蔡京等人罪行,称他们为“六贼”。不久,钦宗便把“六贼” 中的王黼等治罪。当金人南侵时,钦宗慑于金人的气焰,欲罢免主战派右丞相李纲的职务,以讨好金人。罗孟郊“复令”陈东上书,要求留用李纲为国效力。及后高宗南迁,秦桧当权,阴谋与金人议和,罗与叶三省等人极力反对,秦桧恨之入骨,命御史罗 汝揖奏谤罗孟郊“饰非横议”。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2),罗孟郊被贬滴兴国军(行政区名,今湖北阳新县),次年在贬所逝世。秦桧死后,高宗下诏复用孟郊等53人。朝廷得悉罗已去世,遂追赠他为礼部尚书,敕葬兴国军甘棠山。

    罗孟郊任职太学博士期间,正值奸臣蔡京专权,朝政日非。罗孟郊疾恶如仇,令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揭露蔡京等人罪行,称他们为“六贼”。迫于压力,不久,宋钦宗便把“六贼”中的王黼等治了罪。当金人南侵时,钦宗慑于金人的气焰,欲罢免主战派右丞相李纲的职务,来讨好金人。罗孟郊再次令陈东上书,要求留用李纲为国效力。绍兴十八年(1148年)罗孟郊入翰林,又值秦桧阴谋与金人和议之际,罗孟郊与龙图学士叶三省等人力抵和议。秦桧恨之入骨,便指使御史罗汝揖上书高宗皇帝。他们在奏书中编造罪名,大肆诽谤罗孟郊等人,称他们是“饰非横议”。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罗孟郊、叶三省等人含冤遭贬,罗孟郊被贬谪到当时的兴国军即现在的阳新县。动身赴贬所时,朝廷诸大夫洒泪为其饯行。罗孟郊答谢说:“吾本豫章柏林族也,兴国军乃故乡。天下事至此,为之奈何!吾今无意于人世矣。诸公勉力以报国,不必为吾偷生者注念。”看到宋主昏庸,奸臣误国,外敌侵凌,山河日蹙,而自己的境遇却又如此,一片忠贞报国之志不得酬,罗孟郊很是无奈,对自己的前途已心灰意冷到了极点。然而,罗孟郊要表白的不仅仅如此,此番话语,更多的却是表明了他置自己的前途、安危、冷暖于不顾,而且,尽管身处此境,他仍不忘勉励诸君报国勿偷生,足见其一片忠贞为国之心!

    罗孟郊到兴国军任后,他不理军事,选择甘棠山山谷,在山脚下朝阳的一面定居下来。他建屋数间,在正屋大门上方悬挂一横匾,题曰“翰林堂”。他又叫人开挖了一个一亩见方的水池,名之“洗砚池”。自此,他过起了“放怀山水,屏绝人迹”的隐居生活。后来,很多人登门拜访,他一律不予接待,统统拒之门外。即便其时的兴国军知军薛朋龟、周紫芝等贤能之人登门造访,罗孟郊都闭门不见。当时薛朋龟、周紫芝等人带来了酥米等食物赠送给罗孟郊,同时还赠荷叶诗一首于罗孟郊,诗云:

湖边老守湖是家,湖光十里皆荷花。

我来不见花如锦,但闻荷叶飞天涯。

    罗孟郊答云:“仆得托身草莱,随意耕钓,皆君惠耳。辱磁多议,何以堪之?”原来他的志向,早就是打算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之间了。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罗孟郊在贬所兴国军即现阳新这里去世。一代忠贞爱国之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撒手人寰,然而朝廷对此一点儿不知道。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罪大恶极的秦桧终于死去。就在秦桧死后不久,高宗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另有原因,他下诏复用罗孟郊等53人。而此时,罗孟郊去世已有两年多了。朝廷后来得悉罗孟郊已去世,于是追赠他为礼部尚书,敕葬在现阳新甘棠山,并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丙子岁正月为其墓立《神道碑》。时为《神道碑》撰文的是赐进士、知庐州的豫章人张文举,书写的是宣教右侍郎中、权知兴国军事的江州人周紫芝,篆额的是奉礼部、知舞阳县事的希寿。

    罗孟郊虽未能挽宋室于沉沦,但他不畏权奸的凛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世人崇敬!

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Sharny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563117072/home?topnav=1&wvr=5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563117072

我的梧桐子个人网页:http://www.wutongzi.com/uc/58324957.html

Sharny(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