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苏轼、秦观师徒,都是好酒之徒,他们曾经和雷州半岛的一种酒结下不解之缘。
苏轼被贬海南,经过雷州半岛的时候,遇见被贬雷州的弟弟苏辙。后者送苏轼去海南之前,朗诵陶潜《止酒》诗,劝苏轼不要再饮酒。但是苏轼显然做不到。苏轼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总之,他喜欢饮酒。
后来苏轼遇赦从海南返回,路过雷州时,他的弟弟苏辙已经离开雷州,但是这次,他遇到了“苏门四学士”之首的秦观,秦观正是因为受到老师苏轼的牵连而被贬雷州多日。
话说秦观抵达雷州之后,好酒的他了解到雷州海康县城北五里的英灵岗,酿的一种十分美味的“蜜酒”,便给它取了一个动人的名字——英灵春。秦观眼见老师苏轼遇赦北还,非常高兴,用雷州当地产的英灵春接待老师。师徒两人举杯痛饮,喝了雷州美酒英灵春之后,秦观诗意大发,写下了《饮酒四首》。前三首说,人喝醉了酒,才知道生活在世上好,可惜我知道得晚了一点;喝酒可以叫人不忧愁,可以与山川鱼鸟同乐;我的客人来了,我们都喝醉了。第四首写道:“雷觞淡于水,经年不濡唇。爰有扰龙裔,为造英灵春。英灵韵甚高,葡萄难与邻。他年血食汝,当配杜康神。”大意是说,雷州原有的酒比水还淡,我来一年也没喝过它;为了招待贵客,他们造了“英灵春”,这酒比葡萄酒还好;等先生您以后去世了,就用它配杜康酒来祭祀您。
可惜的是,秦观最终没能用雷州产的英灵春配杜康酒去祭祀的老师苏轼。因为他比老师先走了一步。1100年,哲宗崩,徽宗即位,秦观得以从雷州返还,在滕州华光亭痛饮之后含笑而逝。苏东坡听到秦观暴死的消息,悲痛得“两日为之食不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