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邯郸市邯山区

 赵武灵王

 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赵武灵王,在位于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在国内带头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富国强兵,使军队战斗力和国力大大增强。对中原骑兵队伍的组建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大展雄姿,灭中山,略胡地,扩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今包头市以北地带均属赵境。并深入险地亲探秦国情势,大有代秦统一天下之势。是中国古代改革开放、变法图强的先驱。

廉颇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一位历经三代君王,转战四方的爱国名将。受封信平君、假相国,廉颇不但是勇敢善战的将军,也是知过勇改的有为之士,司马迁评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等典故流传千古。今邯郸境内有不少大墓名曰“廉颇墓”,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爱国名将的怀念之情。

李牧

李牧,战国末年赵国大将。赵国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人,主要活动年代在赵孝成王至赵王迁时期,是最早抗击匈奴侵扰并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军事家之一。他曾采用示弱骄敌、待机诱敌的战略, 斩杀匈奴骄兵十万,使其闻李牧名而丧胆。在长达十年多的时间内赵国北部边界不受侵扰。并一鼓作气击破东胡,侍服林胡,为赵扩地千里。赵王迁三年(前233年),秦军派兵攻打赤丽、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四南),李牧率兵反击,在肥(河北晋县西)大败秦军,因功封武安君。次年,秦军越太行,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李牧率师击败。后因赵王中秦反间计,被杀死。

蔺相如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相传邯郸市西十多公里处的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以大局为重,善与人和,历代备受称颂。原为惠文王时缪贤的门客。秦向赵强索 “和氏璧”,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南)与秦王相会,以智勇斗秦王,免使赵王受辱,因功拜为上卿。对同朝大臣廉颇容忍谦让,使其愧悟,二人成为团结御敌的知交。邯郸城内有条胡同名“回车巷”,相传就是蔺相如在此回车给廉颇让路的地方。

荀子

和孔子、孟子等齐名的大学问家,韩非和李斯的师父。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其学说为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荀子本着“扬弃”的原则,继承了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并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从而使儒家理论更加适应新兴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以后历代统治阶级不可或缺的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荀子学说,是中国两千年来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是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为巩固封建社会这一制度,有着重要的贡献。

赵政

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赵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史称秦始皇,生于邯郸(因其先祖造父封于赵城,而为赵氏),战国时秦国国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皇帝,被史学家誉为“千古一帝”。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等。但因刑法苛虐,致使“男子力耕不足粮赋,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同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极为严重,故而在秦始皇称帝后不久,秦王朝便灭亡了。

曹操

汉末丞相,建都邺城,统一北方,与子曹丕、曹植开创建安文学流派。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从陈留起兵到洛阳去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在北方消灭群雄割据,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可谓一代枭雄。赤壁战后,曹操回到邺城(今邯郸临漳县),自此以后他大部时间居于邺城,并修建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他于208年亲自参加规划设计,修建后的邺都,东西长七里,南北总宽五里。他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他善诗歌与精散文,创作的《蒿里行》、《观沧海》等诗作流传千古。特别是后期,居邺城常与“建安七子”写诗论文,为一时之盛。

杨露禅

杨露禅(1799—1872),曾用名杨福魁,武术名家。永年县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后到北京授拳改名露禅。自幼酷爱习武,曾三次步行800里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陈式太极拳,后经人推荐到北京,任旗营武术教练。因帮皇室瑞王夺回托运的镖银,打败对手而被赏识,誉满京华。所创杨式太极拳,经其子班侯继承发展,奠定了一百零八式的太极拳路。再经其孙杨澄甫修订,遂定为杨式大架子。现杨式太极拳已誉满全国,弟子遍天下,其技艺正走向世界。

乐毅

乐毅,战国时燕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乐羊的后代。燕昭王时任亚卿,帮助燕昭王实现政治、军事改革,颇有建树。后出奔赵国,被封为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此后来往于燕赵之间,促使两国和睦相处。卒于赵国。相传邯郸城东的乐家堡为其居地,村北的将军墓是他的墓葬。现邯郸市丛台下有亭,亭因封号名为“望诸榭”。

赵胜

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赵奢

赵奢,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原为田部吏,执法无私,受平原君推荐,管理国家税赋,为国不为私,“民富而府库实”。后为将军,善用兵。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国攻打韩国,驻军阏与(今山西和顺),他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先是坚壁增垒,故意装出并不进击的样子,然后率领大军突然急速前进,直逼阏与,抢先占据北山,以先声夺人之势大破秦军,以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行法不管上下,用人不以唯亲。赵奢墓在邯郸西紫山上,此山又称马服山。

毛遂

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鸡泽人。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军于长平,乘胜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赵王派平原君赴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前往。谈判中,楚王畏秦,议事不决,毛遂按剑上阶慷慨陈辞,直说利害,说服了楚王合纵抗秦,使赵国得救。平原君以遂为上客。今鸡泽县东北有“毛遂墓”。

赵姬

赵姬或子楚夫人,战国时秦庄襄王妻,秦始皇生母。赵国邯郸豪家之女,善歌舞。本为大商贾吕不韦之姬。吕以在赵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奇货可居,极力游说秦昭王的太子安国君收子楚为嗣,事成后,将她也献与子楚。她自匿有身,怀孕十二月而生子赵政(秦始皇),后子楚立为太子,她与赵政归秦。不久,子楚继位,是为庄襄王。子楚殂,太子政立为王,她为太后。常与吕不韦私通,吕恐事发,乃进嫪毐,诈为宦者,得侍,私生两子。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行加冕礼,亲主国政,杀嫪毐,及其二子,幽禁她于雍都,誓永不见。后因齐人茅焦之谏,秦王复迎她入咸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死, 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于芷阳(今陕西临潼县芷阳乡)。

罗敷

著名的汉乐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继赵姬之后的又一位赵国美女。

武禹襄

永年广府人,武氏太极宗师。

柳开

柳开,(947—1000)北宋散文家。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号东郊野夫;后改名开,字仲涂,号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进士,历任州、军长官,殿中侍御史,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命。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为宋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文字质朴,然有枯涩之病,有《河东先生集》。诗作现存八首。

园园(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