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有江湖。男人们的心里都有一个未了的江湖梦,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商界就是男人们的江湖。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是江湖里一段与众不同的传奇。
他,是省会娱乐业的一个传奇。
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有人说他是黑社会老大,刀光剑影里拼杀了数十载;有人说他是某高层人物的表第,借此爱江湖里呼风唤雨……。他从未对这些传言有过解释,传言之所以成为传言,是因为没有人回应。他一直刻意回避,努力的低调。今天他终于站出来,告诉了大家一个普通男人商海拼杀的坎坷故事。回首来时路,他从容而决定:“做人和经商是一种境界,我现在是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你离吴迪的距离有多远,离江湖就有多远。
一、吴迪语录: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社会和时代造就了我。我身后笼罩的光环是社会在变革发展时期给予敢想敢干的一些人的嘉奖。但是,正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存在,才成就了这个时代。我声上折射的是时代的印记。
吴迪,祖籍辽宁沈阳。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是老革命。后来因历史原因父亲被下放到石家庄,举家搬迁到了这里。吴迪也就在石家庄开始了他的学习和生活。83年吴迪参军,在海军航空兵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到山东海军基地做飞机维护工作,在部队他勤学苦干,取得了无数的嘉奖及优秀团员等称号,8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国裁军时他所在的师被裁掉,领导因为他平时的优秀表现特别挽留他到别的师工作,但因为父亲去世,他为了照顾母亲决定告别他热爱的海军生涯,转业回家。直到现在他的母亲还心怀愧疚,觉得自己耽误了儿子在军队的大好前程。可是吴迪认为,是好男儿,站到哪儿都顶天立地。
吴迪转业到石市商业局纺织服装批发站工作后,年轻的他很少在家呆,常年出差跑业务。很快他就凭借卓越的工作表现在商业系统站露头角,成为当时商业局最年轻的业务股长,他有胆识,前瞻性的把仿羊皮和水洗布作为服装加工面料引进了石市,那时他非凡的商业头脑已经凸现起来。当年他还因为太专注于工作,而上了纺织系统的“老大难”名单,工会全民动员帮他介绍对象。
90年下海风潮越来越高,吴迪感觉到纺织站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怀抱着梦想他辞职了。凭着不错的人际关系和在原单位时积累的经验,他靠倒卖衬布挖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在繁华的中山路他开了一家服装零售店“好好屋”,因为不俗的品味和时尚触觉,好好屋很快成为石市各界名人买衣服的定点。那时他每半月去广州进一次货,每次都是从家扛个凉席,在火车地板上熬三天四夜,7天打个来回,每天只吃一顿饭。但是他认为这不算苦,最苦的是那时候做生意在别人眼里是没出息的事,他每看见熟人都要躲起来。吴迪明白,创业惟艰。
95年吴迪做了莱尔斯丹鞋和迪生服装在石市代理商。他是石家庄卖旅游鞋的第一人。他到广州进货时看到人们脚上穿的这种白白软软的鞋,马上感觉到石家庄将来也会流行。他一次就进了800双,回石后果然好买。后来吴迪发现搞零售不如搞批发,他果断承包了当时还是仓库的青年街财贸礼堂,把它做成了服装批发市场。91年到96年间,中山路所有男装的90%以上都在吴迪处进货。那时他在福建石师设立了自己的办事处,为的是更快的了解市场流行趋势。其中台湾经销到大陆的夹克在石家庄非常受欢迎,他的生意也转为以夹克为主,那会儿的他人称“夹克大王”。
二、吴迪语录:经商是一种精神状态,永远的漂泊,永远的没有终点,永远有新的目的地在前方出现。进退需要智慧,但是态度决定人能走多远。
93年吴迪到北京办事,经人推荐到一个叫大杂院的饭店吃饭。看着排着长龙的等位队伍,他发现了商机。大杂院经营的就是家常便饭,卖的是怀旧和回归自然。得到启发的吴迪回石后就开始筹备他的怀旧美食城。有一天吴迪偶然发现亚太大酒店对面有一排闲置的平房,他很快租了下来,装修成农村土炕的形式,并在门前挂了108个红灯笼。别致独特的经营风格果然吸引了大批的客人,大红灯笼饭店成了当时省会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饭店。生意异常火暴,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饭店搬到了哪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