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城护城河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有一条大家都很熟悉的河——护城河。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护城河昔称濠,最初在城东一带下有浅濠,自东迤北折南可通潮水。明朝天顺年间(1462年前后)知县陈瑄凿通护城濠(河),其深一丈,宽二丈。明朝宏治五年(1492)知县姜森再清淤拓基,砌石筑岸,其深一丈,宽五丈,长千余丈,南从前溪北到后溪港口船可航行,此时潮阳护城河成为潮阳河道之一部分了。

  护城河是好客的,它不仅是古时潮阳的一道生命线,沟通着练榕韩三江的航道,日日迎送着流云般的官船和盐铁商,而它对那些背负文化使命的正直文人却格外地偏爱,把那些个迎来送去的特殊日子永远地惦在心里。高官富贾只是木棉树上飘落的陈叶,城河已不复分辨他们的身影了,可那些瘦得只剩下铮铮骨气的逸士文豪,城河却以有形无形的史册一字不漏地记下了他们的行迹,收藏了他们的背影———

文天祥来了,系倦马于东山麓,仗剑四顾时却已是荒草萋萋,前是大海后无退路,直面双忠祠他一定有过一番慷慨激昂的涕泪陈说,而护城河也一定无声地抚慰过他那颗疲累的心灵,一定载负过他与义军首领共商复国大计。护城河代表全城子民。静静倾听着,且牢记下这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诗人短暂居城的一言一行。“诗界革命一巨子”丘逢甲跨海来了,那一年古城以最红艳的木棉花夹道把他迎上了东山书院。短短的二年居留,那些学子们却要花整整一生去幸福回味。丘逢甲不仅带来了礼义道德、喷涌的诗篇,也带来了全新的东渐新学,古城人的观念渐渐改变了,人们感恩这位来自台岛的爱国名士、百年难逢的好师长,报以自家美酒和古城的山光水色,润泽他那涌动的诗泉。

夏同和来了,带着末世的风流情怀,写下了中国封建科举制度最后一员侥幸者方方正正的大字手书:西园。老舍也来了,短暂的游踪留下了莲峰短促的应时诗篇,临走,城河突然发现他日渐憔悴的内心,那时是否早已预见了他昆明湖的宿命?

护城河,你短短的12公里流程怎承负得起这么多沉甸甸的历史,站在城河畔朝西山方向遥望,我仿佛看见了惠照、大颠师徒正朝古城俯视笑谈着。是他们,召引来了韩愈,才有了这城河边1100多来年的激扬文字和如泣如诉的一阙阙传奇、旧闻,这一切是否仅仅是他们当年一盘闲来之弈的演绎,黑黑白白的棋子沿着城河置放全城,我相信以他们的大智慧,棋局最终将是一片祥和无烽烟的,而这,也是我们对古城后人的一种祈愿了。

潮阳护城河形成之后,常淤常疏,到清朝同治年间竣修了12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是明朝嘉靖十年(1351)署知县秦僎主持的修河与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知县伍礼彬主持署河的工程,明潮阳人御史陈大器曾著文《重修潮河记》与清潮阳人肖重光的《重浚河渠记》详细记录其整修过程。

陈大器与肖重光在碑记中都强调护城河贯穿南北、连通前溪与后溪对航运事业的重要性。因为练江自上而来至前溪港口,练江沿岸货物经运至此而无护城河通行则需从海门港出海甚为不便。而北边从汕头一带而来商船又无法直通前溪运往内地。护城河道上,“凡商船盐艚渔艇木筏所往来出入,莫不沿河以达于海”。这样护城河一旦淤塞,南北成断港,“鼓棹者叹阻矣,负载者苦劳矣,商旅嗷嗷何以堪”(肖重光碑记)。而经过浚修之后,“乘载者利涉,转输者驰肩,守御者得倚天堑之固,泉货以通,民用以利,形势以张,风气以开,人文以彰”(陈大器碑记文)明清两朝浚护城河多次,据方志载:明代宏治五年知县姜森浚河,十七年知县张廷槐再浚,嘉靖十年署知县秦僎又浚,三十八年知县蔡明复折近河民居之半重浚,隆庆二年署知县潘槐浚东北段,万历三十二年知县王训重浚河,崇祯十三年知县李枫浚 深三尺。清朝乾隆二十六年知府周硕勋与知县孙炜浚河,隔年署知县宋鉴复加疏凿,五十七年知县伍礼彬疏通河堑,道光五年知县刘怀谷谕绅商捐资浚河,同治七年知县张 再谕绅商筹款疏浚。从记载中可以看出防城河有关百姓生计,大多是士绅向地方官员提出修河意见后由知县主持疏浚,由商户百姓捐资以至房屋使工程得以成功。

这是70年代的护城河

潮阳棉城护城河是潮阳、普宁、惠来的水上运输航道,由此向南横穿潮阳区,北与凉港河相接出海,南与练江相通。全长约6公里,均宽度22米。以前,护城河发挥着“收东西两山之水,通潮汐以利舟楫”的重任,护城河是县城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大动脉,每天来来往往的船只上百条,沿河两岸,商家厂店傍河而建,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夜晚,等待起货的船舶停泊在岸边,橘红色的渔火散发出温馨情调,河岸边有人漫步,还有人在悠闲地钓着鱼,真是一道亮丽的景观。前几年却是一片萧条,河水污染严重,垃圾成堆,还隐隐散发出一股恶臭。但现如今的护城河经过大修,已经成为潮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历来都有这种说法,护城河,这是一条盛产才俊的河,这是一条抚慰流人的——这是一条拒斥贪官的河,这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今朝的护城河虽然没有当年那么清澈,却在川流不息的大潮汕中显得更美丽。

欢迎大家来我大潮汕做客哈。

可以、?(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