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方土地

家乡区县: 浙江省缙云县

河阳古村

走进这座村庄是第二次了。上一回,缘于年初的一个“民间非遗”文化活动。
  村落环山抱水。村口有石拱古桥,桥名公济,五孔。石基,石栏,石阶。石色赤褐。已是秋末时光,葱郁渐退,招摇了二个季节的树木日渐骨感。桥面上散落着三两成堆的枯叶。有金色的手掌状梧桐叶,铁锈色的针条状水杉叶,刀片状的柳叶,叶脉纹理凸透清晰。石桥建于清咸丰三年,至今仍然扎实坚固,却少有行人,显已荒废多时。偶有一两个游人东张西望地从桥上走过,只如桥面飘过的一片秋叶,桥自安然,纹丝不动。
  桥下有石板埠头。青灰色,一头搭在河岸,一头悬架于河心。几个妇人或蹲或坐,正在浣洗着各自手中的物件。石桥在她们的下游,桥孔如半悬入水的满月,半是清明半是荡漾。河道宽而浅,水面裸露出一块块小绿洲,疏疏散散星罗棋布,有灰鹅、白鸭曲绕而凫。踩着桥头石隙间的枯草顺阶而下,即入河阳村。
  入村处有石坊。坊为新构,重檐飞梁,四柱有联,联曰:唐宋望族长留千古风范,明清庄园笑迎八方佳宾。又曰:幽壑含烟长毓秀,青山锁翠永流芳。石楣横书“义阳朱氏”。坊新联亦“新”。迎面是“玉天公祠”。灰墙青瓦石门。中堂摆有桌椅,桌上散摆着一副象棋,却是无人。左厢房是小卖部,中堂正壁设有陈列架,上置或圆或方的竹炭工艺品,左右二壁挂着一些用木框装裱的手工剪纸。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天井斜照在朱色剪纸上,折射出丝丝暖色,使空旷的老宅有了些许的生气。沿着个头匀称的鹅卵石巷道向前,转过拐角是小石板桥,有老妇独自坐在石栏上择菜。桥侧是“文翰公祠”,祠门两侧设有桅杆两对,四合两层,外墙檐角高翘,典型的徽派风格。迈过青石门槛,中庭摆满绿色植物盆景,有铁树、雀梅、三角梅、茶梅、天竹、小叶冬青、扁柏、春兰、惠兰、葱兰。左右二厢杂陈着一些老旧的火笼、竹夫人、风车、棕衣、石碓、犁耙、床柜、桌椅之类生产、生活器具,名曰“民俗展览”。梁宇间悬挂有众多古匾额,“亢濮大宗”、“中书舍人”、“亚中大夫”、“嘉义大夫”、“节励松筠”、“为国立功”、“恪守家训”、“节孝”、“瑶池冰雪”、“彤管流芳”、“节烈宣畅”、“玉洁冰清”等等,彰显着朱氏家族曾经的荣耀与发达。此亦系民俗展的一部分。 河阳古建筑群体庞大,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祠堂建筑。河阳村居民皆同出一祖,《义阳朱氏宗谱》载:“始祖清源……宦游吴越为钱肃王掌书记,慕缙云山水秀美,偕弟清渊卜居河阳。”从此生息繁衍,瓜瓞绵延。朱氏在宋元之际荣登进士第的先后有朱绶、朱绂、朱唏等八人,煊赫一时,明清之后亦名人代出,富甲一方。《义阳朱氏家谱·祠记》中就记录有朱大宗祠、圭二公祠、文翰公祠、虚竹公祠、荷公特祠、圭六公祠、丹崖公祠、哲六十七公祠、恒三公祠、玉天公祠、有周公祠、孝子祠等十五座祠堂。有祭祀始祖的总祠,有各房的支祠,有祭祀乡贤的特祠,有感念先祖人情义气而建的忠祥遗绩祠,甚至有罕见的女祠——信女祠。众多的祠堂建筑,既是朱氏供奉祖先神主排位、敬宗耀祖、举行祭祀的地方,也是执行家法族规,议事宴宾的场所。
  “十八间”系列建筑群是河阳古民居里的又一代表性建筑。1790年,富绅朱翰臣一年内就为自己的家人建了三幢“十八间”,号称“三院同春”,河阳朱氏之富,由此可窥一斑。
  八士门街是河阳村的中轴。河阳先祖朱清源、朱清渊都是文人,朱氏后裔也都传承了浓厚的耕读情结,“八士门”系因彰显宋元两朝河阳曾出过的八位进士而建。河阳村至今有在八士街上摆 “状元宴”的传统,开宴那天,街道二侧屋檐下红灯高悬,百桌“状元宴”沿八士街一溜摆开,宾客随来随吃,盛极一时。八士门前有一对形似石狮的无头神兽,相传为朱元璋所赠,取名“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进士实属稀罕。
  在答樵路气势恢弘的“三十二马头墙”前与作陪的当地友人道别。秋阳西斜,回望这座蛰伏于大地皱褶间的偏僻古村,恍惚间竟有走出梦境之感,似乎刚穿透过一条绵延千年的文化遂道。  

      

田丽(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