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位于安康市西北部,秦岭中段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陕西省会西安市南枕的绿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门,距西安最近距离72公里,是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东接柞水、镇安,南连石泉、汉阴、汉滨区,西邻佛坪,北靠长安、周至、户县。自清朝设“宁陕厅”,取其“安宁陕西”之意。地域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110公里,总面积3678平方千米,辖14个乡镇,人口约7.4万。宁陕县是陕西森林工业基地之一,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西万公路贯穿全境。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坡,素称“南山老林”。森林面积大,活立木蓄积量高。全县现有森林面积395.58万亩,林分蓄积2970.93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为71.9%。占安康地区有林地面积的28.8%,林分蓄积的54.9%;占陕西省林分蓄积的12.9%;居全省、全地区首位。主要有冷杉、铁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杨妾、桦类等混交林和部分纯林,还有大量的木竹、箭竹和华桔竹林。宁陕林区既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又是陕西省木材生产的主要基地,198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宁陕为林区县。
解放前,宁陕县教育发展极其缓慢。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通判陈明义捐俸创办太乙书院。道光三年(1823)同知吴承烈劝捐开设义学3所。民国初年,义学改设书院,五年(1916)改书院为学堂。二十五年(1936),开设女子初小。二十八年(1939),男女初小合并,设立完全小学。三十年(1941),按乡保设学,始有中心国民学校。三十六年(1947)在老城创办初级中学,三十八年(1949)停办。至三十八年(1949)全县共有小学51所,在校学生1300人。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1987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51所(其中:完全中学、职业高中各1所,单设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4所,小学242所,在校学生12034人,513个教学班,教职员工769人(不含厂矿企业学校的人数)。
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国家为各类学校兴修了大批校舍,购置了各种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1984年,各级小学实现“一无两有”。1985年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经省地检查验收,入学率为99.5%,年巩固率为99.5%,毕业率为88%,普及率为93.2%,受到省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的嘉奖。1987年又实现“无盲县”。幼儿教育也有较快地发展,1987年全县在园幼儿391人。[14]
2012年,全县有各级学校59所,其中普通中学6所,小学21所。教职工人数783人,其中专任教师657人,专任教师分布在普通中学249人(含职高)、小学322人。全县在校学生9155人,其中:普通中学3794人(不含职中为3185人,高中生1400人)、小学361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1.6%(按新口径统计含职教招生)。大学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205人,超额完成市上下达任务84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