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道出新野猴戏艺人的江湖挽歌

家乡区县: 南阳市新野县

  中国文化中有一股独特又神秘的力量,那就是江湖。千百年来,人们在不断地演绎着纷繁别样的江湖。“一个扁担两个箱,肩挑家当手牵猴”,就是河南新野猴戏艺人的江湖。  

  这是一种漂泊于庙堂之外的真实生活,它满足了人们对于江湖的向往和期待。只是,这种江湖生活与现代文明出现了碰撞。当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文明出现碰撞时,留下了新野猴戏艺人的困惑:“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宝贝还来不及,怎么就会违法了”。

 不用搭台,无需灯光,圈一块空场,敲一锣鼓,挥上一鞭子,拽住猴绳子,吆喝一嗓子,就是一出好戏。这画面便是俗称“耍猴儿”的河南新野猴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早在明清时期,河南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那时,玩猴者多半将这营生作为养家糊口的生计门路,并代代相传至今。

  2009年6月,作为一种地方民间文化,新野猴戏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可“遗产”的光环并没有笼罩这些漂泊的猴戏艺人。2014年9月23日,4名新野猴戏艺人首度因“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被刑判的风波还未平息,10月11日,湖南两位猴戏艺人又掀波澜:因为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而被驱逐。

   有人把新野的猴戏艺人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而流浪就像是他们身上的一块烙印。他们不会在任何一个地方长久的停留,因此,江湖对于他们来说是永恒的又是暂时的。但漂泊是猴戏艺人永恒的主题。  他们扒拉煤的火车,一趟下来,连牙齿都成了黑色;他们寻破楼烂瓦,天为被,地为床;他们捡些柴火支起锅,就是一日三餐。

   以往,新野的猴戏艺人出门前都会去猴王庙里拜一拜,祈佑这一行顺顺利利。而今,猴王庙门庭冷落,全不见往日的风采。只有零星的几位猴戏艺人在唱着流传下来的戏词:“大郎替了宋王爷,二郎替了赵德芳,三郎马踏如泥烂,四郎失落在北方,五郎出家当和尚,七郎万箭穿身一命亡,只剩下我六郎一杆枪!小猴子你细思量,请出六郎装一装,杨家满门忠烈保大宋,朝廷上下皆敬仰!”  

  可是,这戏词还能唱多久?古老的新野猴戏或许该停下这种漂泊的江湖生活了吗?值得我们反思。是不是应该给猴戏文化一个生存的空间,要规范执法、明确法律,莫让这一文脉断裂。十几年前,新野猴戏艺人有数万,现在仅剩四五百人,原本传承就难以为继,如今又面临不明确的执法挤压,传承和打击让手艺人不知所从。遗产之所以为遗产,在于它的原汁原味。猴戏的精髓是它走南闯北的江湖气,玩猴艺人每到一处,放下挑子便可成戏,若把它请进殿堂,那是一个动物表演,不是遗产。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奥

 能力秀 http://www.wm23.cn/luoshuang22

 词条 http://www.wm23.com/wiki/uc/83564.htm

 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97524760.html

 微博 http://weibo.com/234991288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001597023

阿贝(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