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盂县:仇犹古风下的忠义

家乡区县: 山西省盂县

盂县:地名源自地形   

      盂县位于我省东部,地处太行山西侧,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从当地出土的石斧、石刀、石锤等文物考证,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盂县是我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据《左传》记载:昭公二十八年“晋杀祁盈,魏献子为政,封祁氏之田为七县(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孟丙(应为盂丙)为盂大夫。”可见当时的地方长官名叫盂丙,管辖地在今太原市东北45公里的大盂镇,由于大盂镇四周环山,略无阙处,中部平坦如砥,其地形如“盂”状,盂县之名,实自此始。   

      盂县这个名称后屡废屡置:西汉至西晋末叫盂县,北魏时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在此重置盂县。1942年盂县划为盂平、盂阳、盂寿三个县,1945年8月盂城解放,三县又并归盂县。1983年9月划归阳泉市管辖。   

仇犹古风今犹在   

       说起盂县的历史,就必须提到曾在历史上存在百年的“仇犹国”。   

       据盂县县志记载,周灵王三年,即公元前569年,就在盂县这片土地上,仇犹国建立,是中山国的联盟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即公元前457年,晋卿智伯攻打中山国,仇犹国灭亡。   “仇犹”是公元前600年前后由少数民族“白狄”建立的国家。春秋时期,太行山北部地区有一民族,叫狄,游牧为生,善骑射。周襄王24年,狄人分赤秋、白狄、长狄、众狄四支。赤狄集于河北定州新乐一带,名号为“鲜虞”,白狄建都盂县城东古城坪,国号“仇狄”。长狄、众狄结于唐河流域,国号“中山国”。为共同抵御晋国侵扰,以中山国为首,组成巩固的狄人族军事联盟。   

      由此可见,建立仇犹国的民族是白狄。据说这个民族的人爱穿白衣服,故名白狄。当时,白狄族的牧民们骑马挎箭、携家带口、赶着牛羊,陆陆续续进入仇犹这块水草繁茂、猎物众多,而且有着天然地理屏障之地,繁衍生息。仇犹军身着白银服饰骑于马上,勇猛善战,有“白色旋风”之称。   

      说到这里,还得提及一位仇犹国的著名大臣——赤章曼枝。仇犹国的壮大与强盛,对晋国形成威胁。晋国首先把这个邻居——仇犹国列入清剿名单。只是因为仇犹国山深林密,地势崎岖,路途坎坷险恶,晋国一直苦于无通往仇犹的道路而奈何不得。后晋国大臣智伯想到了以献钟为诱饵灭仇犹的妙计,得到了国君的同意。智伯随即在定襄集结重兵,并以馈赠大钟为名,出使仇犹,望仇犹国修好车道,静等佳音。消息传到仇犹国,赤章蔓枝怀疑其中有诈,遂向仇犹国君数次进谏。无奈仇犹国君不听从赤章曼枝的良言相劝,执意要修路。赤章蔓枝痛心不已,遂投奔齐国而去。就在赤章蔓枝走后不久,仇犹国被智伯所灭。仇犹国被灭后,传说后人把智伯所赠之钟视为国耻,羞于目睹,将钟深埋于国都西南角之下。现在的盂县县城东北还有仇犹城遗址。人称古城坪,在县城中心有条街名钟镇街,相传当年智伯送来的大钟就埋在地下。   

      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诗,短短四句诗概括了仇犹国是如何灭亡的:   

      凿道曾迎智伯钟,   

      仇犹国王霸图空。   

      忠臣力谏遭贬斥,   

      赤章蔓枝人传颂。   

      至今,盂县人谈起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一页的“仇犹国”,开玩笑地说:“我们是‘仇犹国’人的后人!你到了我们盂县,就等于‘出国’了!”

韩丽红(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