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阳泉

家乡区县: 山西省盂县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山西阳泉境内的抗日斗争是于1937年10月11日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为总指挥的中国守军在井陉附近遭到日军第二十师团的攻击,娘子关防御战打响拉开战幕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和8月13日日军向上海进攻的炮火,形成了日本侵略者南北进攻中国之势。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全国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向华北地区实行战略展开中,处于华北屋脊的山西,特别是其省会太原,自然成了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凭借强大的兵力和精锐的武器装备,日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先后侵占了北平、天津,接着以平、津为基地,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分兵四路向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面对敌人的种种暴力,阳泉军民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和组织下,以武装斗争为中心,与日伪军围绕“扫荡”与反“扫荡”、“蚕食”与反“蚕食”、“封锁”与反“封锁”,开展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采用麻雀战、地雷战、联防战、围困战、破交战等游击战术,“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给敌以沉重打击,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与此同时,遵照中央的部署,阳泉地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全面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抗灾救灾,并严肃认真地开展了整党整风运动,从而,为击退敌人进攻,争取局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8月9日,毛泽东即代表中共中央发表声明,要求“各地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敌伪进行广泛的进攻,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人民军队,并准备于日本投降时迅速占领所有被我包围的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七道命令,抗日战争进入了全面战略反攻。其间,阳泉军民抱着必胜的信念,积极配合八路军主力,围攻日伪据点,收编日伪降军,并掀起了声势空前的拥军、参军热潮。8月14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消息传来,阳泉民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境内各县均隆重集会,喜庆胜利。         抗日战争中,在阳泉这块热土上与日伪斗争壮烈牺牲的千千万万个英雄、烈士,虽然离开我们已60多个年头了,但其英名以及他们的感人事迹将永远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韩丽红(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