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离乡学子,我出门在外最想念的除了在家乡无法常见的亲人外,估计就是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而茂名最具特色的美食是什么,如果用这个问题去问茂名人,估计每一个人都会回答--“籺”。
其实具体什么是“籺”?上网百度一下,得到这样的解释:“米麦的碎屑,多用指粗食。泛指稻、麦等的籽粒,也指在广东省湛江,廉江,茂名等地传统的汉族小吃”。“籺”的粤语发音同“@”。在我的心里,似乎几乎所有茂名的面点都叫“籺”,比如说在端午节吃的粽子,茂名人称“裹粽籺”;新年吃的年糕,茂名人称“糖板籺”;人们常常提起的马拉糕,茂名人称“块籺”;就连人们常吃的糯米糍,也是属于茂名“籺”的其中一种,每种籺都有其特色,有的香甜可口,有的软糯弹牙,其中有些还附有茂名独特的故事传说。
裹粽籺和灰水籺
在中国,一般说到吃粽子,大家都会认为是为了在端午节那天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是在茂名,粽子不仅仅更细长,呈窄圆柱状,而且在结婚或者在过端午之外的节日也会食用。对于吃粽子这个习俗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进行解释,而这个传说带着浓厚茂名地方色彩。
传说在晋朝年间,远方来的铁拐李和曹国舅,在踏入高州地界之时,因旅途疲惫而休息。这时候,两名仙人分别想去高州风景迷人的东山“山神庙”和南山“石牛岗”,因此争论不休。一牧童唱着山歌骑牛经过,两名仙人向其打听,牧童却以仙人朝着牛头掷他们的食物为条件作为指点。当两仙人各掏出一包熟米团击中牛头,牛的两角皆挂米团。牧童说明这是石牛岗后,霎时从牛角下取下饭团,消失无踪,牛现回“石牛”的原形。牧童回家后将米团拧烂,加米在锅煮熟,成了许多米团,然后他便拿这些米团前去救济村中饥民。不久,人们将这种米团称为“古中籺”,后来因为“古”和“裹”谐音,籺又是裹起来的,所以称为“裹粽籺”。
在这里之所以将灰水籺和裹粽籺放在一起,是因为灰水籺和裹粽籺外形一致,都是端午节的应节佳品,只是裹粽籺内包有馅,而且一般以咸味为主,而灰水籺则是比古中籺略为短小,米金黄透明,蘸以白糖或糖浆,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在离开家乡良久后,尤其记得外婆家的灰水籺和腊味粽籺。每年回外婆家的时候,外婆总会和姨妈、和妈妈一起包灰水籺。他们每人在阳台上,坐着小板凳,以簸箕为中心坐成一个小圆圈。簸箕的两端分别放着粽叶和草绳。她们一边说笑,一边包籺,谈笑间就把那一大叠粽叶和一大盘糯米给解决掉,取而代之的是在簸箕上堆得满满的粽籺。家人将粽籺一个一个地放进锅中,放在灶台上。我和小伙伴们都坐在客厅,眼睛死死地盯住锅盖上冒着的炊烟,这样似乎时间会过得快一些。待到大人们宣布籺已炊熟,大家便不顾热烫,争先恐后,担心成为最后一个,只能拿到空锅。这些画面,都成为了我童年的墙上最鲜亮的画卷。
寿桃籺
寿桃籺在茂名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籺了。早上,我们会看到一些妇女带着斗笠,骑着自行车,载着蒸笼,上面摆满着籺,一个个整整齐齐地叠着,形似寿桃,看了之后食欲大增。
过年过节的时候,寿桃籺更是不可缺少了。每家每户都会过年过节前至少两天就包寿桃籺了,每户人家包的籺至少会摆满一个蒸笼,最少有近五六十个吧,大家族的就更多了。吃饭时分,饭菜端到桌上,最大的那盘一般都是寿桃籺。节日当天,家族拜神的时候,也会在神台上摆上几盘寿桃籺,供神享用。
据说寿桃籺是专门做来为老人祝寿的,寓意是祝福老人延年益寿。人们很喜欢用红纸在籺上点上一个食指大小的小红点。黑色的寿桃籺一般是另外,人们办喜事总爱在“籺”上点上一个红点,以示吉利。寿桃籺的馅有甜的,有咸的,咸的一般是腌猪肉丝、虾米粒、炒花生粒、芝麻仁或绿豆,甜的以绿豆为主。
艾籺
艾籺在茂名的常见程度几乎等同于寿桃籺。在酒楼喝早茶,煎籺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小点,不过煎籺一般是寿桃形状的艾籺,煎出来的籺冒着香气,咬下去,皮脆内软,有些会在里面包上少量的花生、椰丝和白糖,在咬下去的时候流出一些糖汁。
艾籺的诞生和正穷节的传说息息相关。在茂名,农历正月最后一天就是”正穷节“,传说以前,在正穷节当天,有一个坦身赤膊、污垢满脸,发如乱麻,眼睛发紫深如葛色的怪物”穷鬼“,总是在各家各户讨钱讨吃,但却总是贪得无厌,每次讨走的东西都数目惊人。如果一不小心得罪了他,他更是在家门前闹个不停,让你无法安宁,还害你今年事业不顺,即便是穷人也要害你妻离子散。人们总爱在那天关紧大门,除此之外,人们没有其他办法。后来人们从龙山寨请来一位道士来对付“穷鬼”,但来的却是在寨里专门为道士做饭的厨师。道士自知武艺还未到家,无法对付”穷鬼“。在一天夜晚,他在思考如何对付“穷鬼”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醒来的时候他忽然想起师傅曾教过他用“艾草”驱除瘟疫魔怪的方法。于是,道士便带领人们到山上去采摘“艾草”,采回艾草之后,将其枝杆晒干作焚料,叶、芽洗干净后切碎磨成糊,然后倒入米粉之中拌匀放至锅里煮透,捞起凉一会,就分别做成一团团,再放至蒸器里蒸熟,这就成了“艾籺”。每家每户都按照这个方法做了艾籺,连同艾草摆在门前,“穷鬼”拿去吃饱后,就不再来捣乱了。自此之后,正穷节前后在家门前摆放艾草和艾籺,便成为了正穷节的习俗。
生菜籺
生菜籺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籺了。如果是好的生菜籺,外包的生菜脆而清甜,里面包着绿豆馅香甜可口。不过在现在,茂名除了少部分的酒楼和饭店,已经很少看到有这种籺在卖了。要想吃到生菜籺,只能在家里的老人做的时候才能一饱口福了。虽然生菜籺好像没有什么传说,但是味道却别有一番风味。
薯包籺
薯包籺是高州比较著名的一种小吃,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小时候在学校门口常常会有人挑着两个竹筐,里面装着满满的薯包籺。把薯包籺的叶子剥开,泡在事先熬好的猪骨里,薯包籺爽脆滑口。而我常常吃到的是泡在糖浆中,十分美味,我和我妈都十分喜欢吃。可惜现在如果想吃上薯包籺,一般都要去高州的那几家卖薯包籺的店了。
煮汤籺
我的外婆最喜欢做的籺就是煮汤籺了。煮汤籺又称煮籺,即是用汤煮熟食用的一种籺。在我的眼里,这种籺就像放大版的饺子,它大概有拳头般宽,呈半月状,馅一般是用韭菜炒猪肉,加花生和虾米等。在七月十四鬼节我们会劏鸭吃煮籺,在冬至我们也会一家人会一起热热闹闹地包煮籺。煮籺做起来比较烦琐,而且不易存放,所以一般是过年过节才会做来吃,它韧软的口感、香浓的汤汁与韭菜结合的味道让人回味……
茂名的籺还有很多,还有簸箕籺,糖心糍,糖板籺等等,欢迎大家来茂名做客,尝尝茂名的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