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博物馆内藏有一件惟妙惟肖的汉代绿釉陶井,出土于涡阳,国家二级保护文物。该陶井敛口,长筒形井筒,平沿外折,腹部稍弧,最大径在下部,平底。通高约为13厘米,最大腹围为9厘米,由底部井筒、中部井栏和顶部井架构成,井架中间有一圆形的孔,用来穿绳子带动滑轮,全身呈墨绿色。
制作技艺精湛据阜阳博物馆博物馆副研究员杨玉彬介绍,西汉前期的陶井形制较简单,井身为圆筒形;而西汉晚期的陶井井身逐渐变矮。及至东汉,出现了有模制井架及模印滑轮的陶井明器,可见陶井明器的结构日渐复杂。
从各地出土传世的汉代陶井来看,质地上可分为泥质或夹砂灰陶、红陶、红釉、黄釉和绿釉陶几种,早期多灰陶或红陶,晚期多红胎釉陶;从制法上看,圆形井多为轮制,无井筒的方井栏则为模制,井栏上的支架及附件多模制。圆井筒下部三分之一比上部稍厚,接触地带痕迹明显,有的简单地用一周凹弦纹表示。口沿的制作上,有的为平沿,有的平沿再向下折成方唇。井身纹饰除弦纹外,多是模子印打在器身上的。
总的来看,出土的汉代陶井大部分为圆筒形,内有汲水小罐;少数为方形,一部分带有井栏、井架、井亭、滑轮等附件。圆筒形井,形制也有区别:或有底,或无底;或口小底大,或口大底小;或直筒腹,或弧腹、斜腹;或素面或饰有精美的纹饰,反映了汉代陶井形制的多样化及先进的制陶造型技术。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lulu__0305
我的梧桐子文章:http://www.wutongzi.com/a/120420.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748412160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4841216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