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虢城”的来历

家乡区县: 山西省孝义市

春秋时期,晋国献公执政时,他想吞并一个既小又穷的虢国,但必须通过一个虞国,才能到达虢国。为此,晋献公费劲脑汁思想计策,一时无有主见,连忙召见上大夫荀息讨个上策。荀息道:“虞国公是个贪财的国君,我们送些财宝与他,要求借道攻虢,他一定会同意。”  虞公本来畏惧晋国强大的军队,现在又得到晋国送来的财宝,便答应了晋国的要求。于是,晋国即刻发兵伐虢。在虢国军民的奋力抵抗下,晋国军队未能得逞,只占领了一座城池。晋国军队在班师回国途中顺便又夺去了虞国的一大片土地。

几年过后,晋献公侵略虢国之心犹未甘休。但他知道上次掠夺了虞国的土地,虞公定有怨恨,绝不会再借道。晋献公又召见上大夫荀息合谋。荀息说:“虞公不但贪财,而且愚蠢。主公可再送他喜欢的名璧、良马,派我出使虞国完成这项任务。”晋献公应允。

虞公经不住荀息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更经不住名璧、骏马的诱惑,终于又答应了借道攻虢。

虞国有一位大臣宫之奇,连忙进宫力谏说:“虞国和虢国紧紧相连,是兄弟之邦,厉害之交,像嘴唇和牙齿互相依存一样,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待晋国灭了虢国,我虞国也就保不住了。”虞公不纳忠言,生气地命令宫之奇退下,宫之奇心灰意冷,连夜带家眷投奔他国去了。这就是“唇亡齿寒”一词的来历。

晋国得虞国借路,很快灭了虢国,在回师途中一举灭了虞国,虞公也成了晋国的阶下囚。

晋国灭了虢国和虞国后,晋献公怕虢国和虞国两国遗老们伺机反抗,于是派大将里克把虢国和虞国的皇公贵族,都集体押迁至孝义城北八里虢义河一带,分别筑城安顿下来,这就是 “虢城”和“虞城”的来历。后来虢城又分为大虢城和小虢城,再后来小虢城和虞城都划归汾阳了,大虢城还属于孝义。

27hanhan(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