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谢灶君日子问题,一般传统都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其实在古代也不断调整。《礼记》说:孟夏祀灶。汉代以后则是腊日。唐宋后则小除夕或前一天。
当年顺德籍学者陈荆鸿先生说:“乡村人家,厨房里也必供奉一方牌位,上面写着定福灶君四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一样有送灶之举,除了香烛宝帛之外,还备有一碗清水,一片方糖,水是表示清白,糖是让菩萨吃点甜头。”
李良晖先生补充说,谢灶在顺德乡间十二月二十二日已开始,不过那天谢灶多为官宦之家,二十三日多为读书之家。
笔者也觉得当年孔子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可能与此多少有点渊源。因为古时帝王祭天地,而士大夫则祭门、祭户、祭井、祭灶、祭中溜、是为五祭。李良晖先生继续讲,二十四日谢灶者多为商铺贾人之家,二十五六日已没人谢灶,因灶君已离开灶子到天府汇报工作去了,因此,当年顺德就有一句“好做唔做,廿五六谢灶”的说法调侃那些做事拖拉或于事无补的做法。
不过,祭灶都由男性操办,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或许与阴阳有关,因月为阴,宜女性祁福,灶为阳,宜男性禀神。昔日祭灶还有祭灶文,大户人家大多读完祭文放进路中与祭品一同焚烧,让灶君一同拿到天上禀告天庭。另外,顺德习俗祭品中多有糯米糍,因为好让灶君吃后禀告时说话囫囵,也好让自家蒙混过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