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四百八十寺”之“仓西八社庙”

家乡区县: 渭南市大荔县

  大荔历史上寺庙众多且声名远扬,引得四面八方文人骚客趋之若鹜,寻访留迹何止千万。秦晋古道上的饶益寺,凭依着华山、黄河险要的地势,自唐宋以来,有名望的臣僚、有才华的士子来来往往,无不到寺停车,休息游赏。有的把名字题写在墙上,有的把诗句留在碑上,多得无法全部统计数目。宋代诗人陆游《游饶益寺》云:“闻道舆图次第还,黄河依旧抱潼关。会当小住平戎帐,饶益南亭看华山”,可见饶益寺的景物给他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印象,以至于时空转换后仍念念不忘。在爱国诗人心中,黄河、华山、潼关、饶益寺等,无一不是祖国的血脉骨肉,极尽赞美之词。朝邑金龙寺塔于明孝宗弘治初年毁于地震,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重建,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25米。清朱斗南《金龙高塔》云:“塔耸金龙绕碧岚,唐初创建一名蓝。铃声振响行云遏,宝相高悬宿雨涵。八面庄严培土气,千层峻峭镇瞿昙。题名附雁当年事,取冀殊书圣泽覃。”形象地道出了金龙高塔结构精巧、雄伟壮观,登塔四望地广天阔,黄洛渭三河、华山、中条山、八百里秦川沃野万顷尽在视野之中的胜景。位于埝桥的唐安寺亦有唐代王霞卿《题唐安寺阁壁》诗:“春来引步暂寻游,愁见风光倚寺楼。正好开怀对烟月,双眉不觉自如钩。”等等。
  穿越历史,品味文化,大荔“四百八十寺”作为靓丽的文化符号,历久弥新,生动鲜活。在流失的岁月中咀嚼回味,有道是:千年河西地,皇家牧马乡。佛度千古缘,草木亦多情。

肉松饼(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