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巡游 万民同乐

家乡区县: 恭城瑶族自治县

农历五月十二,传说是三国名将关公的寿诞之日。这一天,恭城瑶族自治县及周边县市的数万群众云集恭城武庙祭祀关帝爷,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支民间文艺队伍参加关帝巡游表演,将关公文化节活动推向高潮。

当天上午9点,关帝神像在众人簇拥之下,从恭城武庙“起驾”巡游。县城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来自县内外的各地游客争相一睹关公巡游的盛况。当地群众在巡游途经街道设立了11个祭祀码头,摆下猪、羊、鸡、鱼、蛋、酒水等丰盛的祭品。当关帝抵达码头,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长者宣读祭文,歌颂关帝的忠义仁勇,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最为抢眼的是随关帝巡游的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整支队伍连绵1公里多长。参加巡游的民间表演队伍除了来自恭城乡镇的龙狮队和瑶族鞑鼓、羊角舞、师公表演队伍之外,还有来自附近县市的民间文艺队,如阳朔县福利艺术团、融水县苗族芦笙踩堂、宾阳民间文艺表演队、田阳县舞狮队等,更有从北方远道而来的辽宁高跷艺术团,可谓是一次中国南北民间艺术的大汇演,使这次关公文化节变成了民族民间文化的集中展示。整个巡游场面蔚为壮观,让沿街群众饱享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从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中享受到无穷的快乐。

当天,有超过5万人共同见证了关公巡游的盛况,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恭城关公文化节原系恭城民众为纪念三国名将关羽自发组织的民间纪念活动,1995年约定“一?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1998年正式定名“公关文化节”。恭城县城完整地保存了一座始建于明万历癸卯年(1603年)的关帝庙,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与之相隔50米处建有孔庙一座。这种文、武两庙并存一地的建筑规制为全国仅有。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这一古建筑群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祝艳思(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