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系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江苏省唯一的农业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与安江农校齐名,创办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90余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追溯学脉古为源自1923年,美国人在华开办教会职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1946年,南京政府开办江阴农校。1951年,中华三育研究社和江阴农校合并为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随后,上海高行农校、江苏省南通农校、江苏省淮阴农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并入。1975年,开办“五·七”农业大学。2002年6月,成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沿用至今。学院坚持农林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已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誉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的领军学校”。
基本概况
发展沿革
学院的前身是1923年由美国文化人士开办的教会职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三育大学)和1946年由当时南京政府建立的江阴农校,1951年两校在桥头镇合并创建为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其后,上海高行农校、江苏省南通农校、江苏省淮阴农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师生并入句容农校。
六十年代,由于“文革”的影 响,学校于1969年被迫停办。
1975年镇江地区在现校址创办了“五·七”农业大学
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在“五·七”农大的基础上恢复了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 2000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校2001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农林学校200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同时接受省教育厅的领导。
学院现设有8个系和基础部、成教培训中心,有66个专业,在校学生13500多人。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农林专业为主,涉农二、三产业并重,在省内有特色、国内有影响的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院牵头组建了江苏省农林职教集团,为创新办学体制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同年,学院被列为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现场,教育部周济部长亲临视察;2005年,被表彰为全国职教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同年11月,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办学理念
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以质量求生存、以需求定规模、以特色创名校、以改革促发展的发展理念。
学院名片
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比赛基地、教育部50大教学资源库——园林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领军学校、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全国农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主三区
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江宁校区和茅山校区为翼的“一主三区”。
主校区
坐落于南京东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区,占地3532亩,现有建筑面积43.58万平方米。
江宁校区
2004年学院与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建立了江宁校区,与江宁大学城毗邻,
茅山校区
2008年9月,学院又以句容市高庙茶场土地1853亩与建筑面积约20000万㎡及附属设施新辟茅山校区,建立江苏茶博园,与学院实训基地——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东西呼应。
茅山校区位于风景秀美的千年古镇茅山镇境内,东临“江东福地”金坛,西依“金陵御花园”句容,南枕“道教圣地”茅山,北接“东方巨龙”沪宁高速。茅山校区为我院“江苏茶博园”四个规划区之一的“茶业科技硅谷区”。园区建设总体目标是推进学院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升茶业、旅游两大产业,实现校地共赢。
实训基地
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区集教学、科研、生产、实习、观赏于一体,核心区2500亩,辐射区8000亩,其中的江苏林木种质资源库建有珍稀植物区、色彩苗木区等近20个特色园区,并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林木种质资源库。
教学条件
师资
学院现有教职工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71人(教授、研究员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2.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十大科技标兵1人,江苏省“333”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和培养对象5人、六大高峰人才1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2011年被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江苏省茶业研究所、江苏省草业研究所、江苏省食用菌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茶业科技
创新团队入选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同时院内还建有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草坪草种质资源库、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国家级太湖猪(小梅山)基因库、马铃薯产业化基地等15个科研平台。建有草业研究中心、彩色苗木研究中心、小梅山猪育种中心、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研发中心。
硬件设施
学院拥有117个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多媒体教室69个,语音室4个,各类设施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88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245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700多种,拥有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多种网络检索查询系统,现有数字化期刊6000多种。各类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地齐全、设施配套。
升学体系
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省内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完善的“专转本”、“专接本”、“专本连读” 升学体系。我院的林业技术专业与南京林业大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与扬州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与金陵科技学院开展“三二”分段培养,在我院学习三年,考核合格直接到相对接的本科学校学习两年,获全日制大学本科文凭,相当于本二文凭。招生代码1495。
我院还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始招收在职硕士,实现“专本硕”一体化。
学院还与日本国上野农业高等学校和久留米综合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
“专转本”参考学生录取率高,其中2011年501人报名参加专转本考试,273人录取,录取率为55%。“专接本”, 时间短、通过率高、费用低、学历含金量高深受学生欢迎,我院2012级学生“接本”报名1300人,占本届学生总数的34%。专接本当年毕业率在90%以上。
教学成果
建成了3门国家级、7门省级精品课程,获省部级教改成果11项,其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模式创新》获得2011年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十一五”以来,承担973、863、948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获得各类科技奖7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持有国家发明专利26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5个。
就业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的
就业质量,学院积极实施就业“333工程”,现已同上海、苏州、无锡等发达地区的千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挂钩协议,基本实现了“订单”培养。据北京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我院2011、2012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9.37%,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高6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率为3.6%,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自主创业率高2个百分点。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8%,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满意度高20个百分点。
2005年以来连续八年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于2011年验收获得高职院校唯一优秀等次,2012年获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