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第四中学内,在大操场之北,高出操场5~6米,上为平缓地面,在岗北道旁出露第三纪至白垩纪红砂岩层。因岩层较坚硬,故能成小丘,突起于西关平原之上。因丘形似龟得名。小山峰呈尖形,故有龟峰山之称,后因历代建筑修平,改称龟岗。因宋淳熙八年时已建西禅寺,称为“灵峰寺”,又名西禅龟峰寺。为经略周自强兴建。曾毁于黄萧养时。景泰三年(1452年)修后赐名“龟峰禅寺”为广州名刹。大殿东有六祖铜像,提督魏校毁之,改为方献夫祠。清顺治时(1658)靖南王总兵曾养性修,改名西禅寺。有巡抚李棲凤碑记。立于殿西,民国毁,现仍存大石龟、大石香炉、石柱墩27个。石龟头在“文革”时被红卫兵打断(1966~1968)。依岗建寺庙,即藉山灵兴建,各地相同,如芳村赤岗建观音庙,增城新塘石洞建倚岩寺,即同一理。据《成化广州府志》西禅灵峰寺早在南汉时已建有“慈普寺”。不入南汉环兴王府28寺之列,入宋即毁。今寺亦已开成球场。只余寺大殿依傍龟峰,还存圣迹,亦应竖牌说明,此亦广州古寺之一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