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的籍贯故里,最早、最权威的记载是司马迁《史记》的庄子本传,其文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其后刘向《别录》即谓庄子乃“宋之蒙人也”。班固《汉书·艺文志》在“《庄子》”下注曰:“名周,宋人。”张衡《髑髅赋》拟庄子云:“吾宋人也,姓庄名周。”高诱《淮南子·修务训》注亦云:“庄子名周,宋蒙人。”汉代这些著名学者都认为庄子的国属为宋,乃“宋之蒙人”,众口一词,别无异议。此说为晋皇甫谧、唐成玄英、宋陈振孙、林希逸以下历代绝大多数治庄者所接受,成为古今关于庄子籍里最通行的说法。而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序录》所谓“梁国蒙县”之说,乃因蒙在汉代封属梁国,是未审历史沿革同地异属的不准确说法,实则与汉代以来的“宋蒙说”名异而实同。只是至宋代才有人提出“楚蒙”之说,此说最早来自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对《水经注》的误改误增,上述朱熹等人的说法即是由此生发的想象之辞。马叙伦等前辈学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定庄子是宋人,其故里为宋国蒙邑,即今河南民权县,其实道理也很简单,用不着多说,司马迁说庄子是“蒙人”,只能根据司马迁当时及其以前的地理来判定,《史记》的诸多内证及《汉书·地理志》都确凿无疑地证明蒙在今商丘之北,汉代属梁,西周至战国属宋;而今安徽蒙城在汉代一直名叫山桑(汉前尚未置县),直到唐玄宗天宝元年才改名蒙城,与司马迁所说的“蒙”毫不相干。至此,这一结论已坚如磐石,不可动摇,这就为本文的讨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然庄子的籍贯故里为宋国蒙邑,不言而喻,《庄子》自然是以宋国文化为背景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庄子》的文化背景并不是目前各种文章和书籍所说的楚文化,而是独特的商宋文化。[1-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