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旅游全安庆

家乡区县: 安徽省枞阳县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西北部,因主峰如柱擎天而得名。1982年天柱山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5月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天柱山5A级旅游景区称号,主景区82.46平方公里,全山有45峰、17岭、18崖、22洞、86怪石、18瀑、17泉,其自然景观雄厅灵秀,兼容并蓄;人文景观纷呈荟萃,历史悠久。 2011年9月18日02时50分,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挪威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政府提交的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申报资料及联合国专家组实地考察报告,得到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和与会专家评委认可,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荣膺“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纵观天柱山,奇峰凌云,巍峨峥嵘;断崖绝壁,雄浑厚重;怪石林立,状人状物;奇洞异景,妙趣横生。天柱峰犹如石笋,拔地入云,顶天立地;千丈崖斧劈刀削,险峻无比,神仙难攀;天柱松,鹰松,探海松,五妹松,虬龙松等奇松仪态万千;混元霹雳,八戒念经,皖公神像,神猫逼鼠,双狮戏球,太白观海等石今人惊叹大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巧工天成的神秘谷,更是神秘莫测,客观存在长450多米,由洞穴和山谷构成,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谷个联,人行其间,时而左右盘旋,时而上下迂回,时而步道断踪,时而另开洞天。其中“胖见愁”,“弃明投暗”,“神龙见尾不见首”等景观乃天柱山独有。而呼之欲起的“仰天大佛”,倾宇难得的“天柱晴雪”,一喊三回的“翠华回音”等奇景异象尤为绝妙。还有主峰佛光,西关雪霁,南关雾淞,东关云海,望岳亭晚霞,可谓绚丽非凡,无可名状。“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留传”。天柱山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8度,是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自然资源

天柱山水资源之丰富冠盖全国名山,层峦叠嶂之中,飞瀑流泉,溪涧遍布,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九井河九大瀑布跌落成群,美奂美仑;炼丹湖乃全国第三大高山平湖,荡舟湖上,如临仙境。

天柱山

天柱山

天柱山特产丰富,堪称天然博物馆。全长有植物119科,千种以上。珍稀植物天女花,香果树,红豆杉,鱼鳞木和各种奇花异草,杉林竹海不仅把“古南岳”妆点的青翠欲滴,分外妖娆,而且成为数百种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王国,其中鱼鳞木,天女花,娃娃鱼被称为“天柱三宝”,舒席,石耳,板栗,天柱剑毫等为天柱特产。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佛光寺系唐氏著名禅师马祖道一始建;三祖寺乃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立化处;道教尊此为第14洞天,57福地;李白,王安石,白居易,黄庭坚,苏东坡等对天柱山情有独钟,留下许多珍贵的诗词游记和摩岩石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全国闻名。天柱山地灵人杰,这里即是《孔雀东南飞》的发生地,又是三国付佳丽大乔,小乔,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的故乡。

旅游景区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帮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很难登攀,据记载,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三人。

神秘谷

自虎啸崖下入口,穿五指峰,傍衔珠峰,到达渡仙桥。全长400余米。落差100余米。全谷巨石错落有致,危洞幽深,忽明忽暗,神奇莫测。大洞三处:称龙宫、迷宫、逍遥宫;怪石林立:有宝剑、笔架、三月鸟。谷内,洞上有洞,恰如楼台层叠;窟中,径径相连,宛若回廊九曲。十三次进出:时而屈身而趋,时而匍匐而行;数十次攀越:时而只容一人挤进卡出,时而可纳数人同步并肩。一忽儿拽藤摸壁,一忽儿马踏平川。暗处,须借一缕微光,措索迂回;转眼又豁然开朗,长驱直入。两旁峭岩古松:有接引松、虬龙松,犹如铁璧挂画;沿途奇花异木:黄山杜鹃,珍珠黄杨,更似丹墀奇葩。空洞越窟,乐娱迷律;攀崖寻径,别有情趣。无怪道视此为福地洞天,称之为司玄洞庭洞府。[1]

一线天

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如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仰望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体横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这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刘义纯题写的。

飞来峰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传说天柱山在26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许多蛇妖鳖精在兴风作浪,扰得民不聊生。后一太上老君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上,用来镇妖。

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真可谓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

渡仙桥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瘦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登上天池峰顶,可以领略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这里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天晴之时,极目远眺,飞来峰、衔珠峰,五指峰,山连天际;炼丹湖如同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被潜河、皖水两条银链夹在中间;大龙窝、后山、东关诸峰如同一个个土丘,尽收眼底。

蓬莱岛

花峰左侧,一峰苍秀圆润,它便是蓬莱峰。蓬莱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护石,葛蔓绕膝,跻身往来,险象从生。峰下时常云掩雾绕,峰顶在云海中若隐若显。上得蓬莱岛,只见青藤蔓蔓,人迹罕至,浓雾缭绕,如入瑶池仙境!西南北三面悬崖陡壁,古松倒挂,乱云飞渡,似海岛仙山,明代李庚有诗:“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称蓬莱峰。登山峰顶可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领略毛泽东诗词中“苍山如海,残阳似血”的壮美景象。

九井河

源于天柱山后宫殿,曲折宛转,绵延十余公里,汇千万溪泉而成,其间幽潭飞瀑,风清气爽,“九井西风”为潜阳十景之一。九井西风可算是天柱一绝。绝就绝在一年四季,无论阴、晴、雨、雪都有股西北风吹进古口、野寨一带。特别是夏天,不管白天天气多么炎热,入夜西风一来,暑气顿消。因此谷口、野寨不光是人们听风观景的好地方,还是避暑胜地。

炼丹湖

炼丹湖,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汉未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现在“炼丹湖”名即来源于此。左慈当年炼丹住过的“炼丹房”与炼丹起炉的“炼丹台”还在。在“炼丹台”,举目四望,西关群峰,历历在目,飞来如坠,宝月如锡,衔珠欲坠,天柱在望。狮峰耸于左,青龙背横于右,登仙打鼓诸峰在其东,麟角、覆盆、迎真诸峰峙其南,远瞻近瞩,可尽天柱一山之胜。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即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的河镇乡利华村与水岗村交界处。

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3-7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来看,新石器时期的潜山人,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

三祖寺

三祖寺,又名乾元寺、山谷寺,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的道场。南朝时,今南京道林寺高僧宝志,看中了谷口凤形山。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也看中了此处。两人向梁武帝具奏,都想在此建观造刹。武帝命二人各显神通以物识地,得者而居。宝志与白鹤道士斗法术,卓锡于此。宝志得了这块宝地。他先居洞习静,后何氏三兄弟献私宅,于公元505年建“菩提庵”。武帝于公元536年赐名“山谷寺

贝甜(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