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美丽

家乡区县: 湖南省苏仙区

春节全年最隆重的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晨起鸣炮开门,俗称“开财门”。市中心城区禁放烟花鞭炮后没有鸣炮之俗。一早出门拜天地,叫做“出天行”。此俗在农村至今仍盛。西丘区习惯于外出捡把薪柴回家,以示“进财”。 拜年的程序是:集全家于一堂,先拜祖先灵位,次拜父母长辈,再平辈互拜。初一这天各家各户不向屋外倒渣屑、泼废水,意为“聚宝”。早餐后,近邻相互上门恭贺新年。初二,女婿要携礼往岳家拜年,俗谓“初一崽,初二郎”。亲友邻里自初二或初三起,大多互邀筵宴,称“办春酒”。此俗自20世纪70年代逐渐淡漠。民间的龙灯、狮子、地花鼓等也从年初陆续出动,称“闹春”,直至正月十五日为止。

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区境亦称上元节。民间于这天晚上赛灯、闹元宵。居民多以居住地域为界,出动龙灯、鱼灯、虾灯、狮子灯、虎灯、枙子灯等,各具风采。湖区居民则于当晚点燃若干干柴、火把,于河堤两岸蜿蜒飘游,火光通明,如同白昼。另外,一些民间杂耍如踩高跷、耍流星、打花鼓的,也都一齐出动,所到之处,鼓乐震天,人群聚集,通宵达旦。元宵傍晚,按旧习要往祖先坟地送“亮”。入夜,一部分山乡农户,皆点燃蜡烛、油灯遍挂廊壁,并吆喝“虫鼠蚂蚁上天去”,谓之“照虫蚁”。也有的用糯米磨碎滤浆做成它子,内包糖心,或炸或煮,全家老少围坐而食,叫作“吃元宵它”。城镇则有专店出售元宵。解放以后“文革”期间元宵有关旧俗被禁止。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各城镇多在元宵前两日举行猜灯謎活动。“元宵”过后,无论城乡,正月初一以来的休闲便告结束,而开始新的一年的正常劳作。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称“端阳节”或“蒲节”。节日当天,区境家家户户均有吃粽子和绿豆糕的习惯,有的还饮雄黄酒。大部分人家还在门上挂菖蒲、艾叶或葛藤。有的还用艾叶煮水给小孩洗澡,或用夏枯草煮蛋吃。这些习俗传承至今,唯饮雄黄酒的习俗渐疏。依旧俗,“端午”那天人们多停下来休息,即俗说的“人歇端阳”。节日前后,湖区各江河颇多龙舟竞赛,往往观者如潮,气氛浓烈。

start(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