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胶西镇种植马铃薯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胶西镇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近几年镇党委政府先后投资3000万元,在墨水河两岸建设了7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完善了基地内的基础设施配套(目前对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分别投资1900万元、388万元对佛乐方和宋戈庄方内进行水泥硬化道路、水泥板铺设排水渠,投资406万元对河崖方实施节水灌溉,2013年在河崖方又争取了总投资1602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预计5月份可进入招投标程序)。通过基地的建设对全镇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的作用。
一是生产规模大。区域调整后,胶西镇的马铃薯基地面积达到7万亩,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产量在30万吨以上,其中70%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是青岛地区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马铃薯产区。目前,全镇从事马铃薯产业的村庄达到56个,直接从业人员达4万人,加上与之配套的农资供应、良种繁育、包装、购销、仓储、运输等三产从业人员总计达近5万人。马铃薯生产已成为全镇强镇富民、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
一是生产规模大。区域调整后,胶西镇的马铃薯基地面积达到7万亩,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产量在30万吨以上,其中70%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是青岛地区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马铃薯产区。目前,全镇从事马铃薯产业的村庄达到56个,直接从业人员达4万人,加上与之配套的农资供应、良种繁育、包装、购销、仓储、运输等三产从业人员总计达近5万人。马铃薯生产已成为全镇强镇富民、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
三是产品知名度高。胶西马铃薯年产量的70%出口,所以在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09、10两年连续举办了青岛(胶西)马铃薯国际交易会,先后有300多家国内外客户参会,青岛以上3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2008年被评为青岛市“一镇一业”示范镇。2010年10月胶西马铃薯被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 2010年12月农业部为胶西马铃薯颁发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胶西镇马铃薯已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四是市场运作规范。2009年争取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支持,在胶西建设了首个青岛出口马铃薯质量安全示范区,对胶西镇马铃薯生产基地整体实施出口检验检疫备案。也就是讲,客户到胶西收购土豆,胶西镇出具产地证明后,可以直接报关。2010年又建设了首个出口马铃薯基地,已有五家合作社(企业)具备了进出口经营权。
五是中介组织健全。目前全镇有协会1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98家,这些合作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致富,拉动了马铃薯生产链的发展,从农资供应、良种繁育、包装购销、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均发挥重要作用,胶西马铃薯总产量的90%都是通过合作组织实现销售。现在,沿胶王路从宋戈庄到苑戈庄,从苑戈庄到刘家疃一带,已成为合作组织的加工仓储区,恒温库的总量达20万吨,2010年11月,胶西镇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了胶西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党委,通过“党建带动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致富”的方式,力求实现党建与富民的双赢,胶西马铃薯合作前景广阔,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省马铃薯第一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