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美食

家乡区县: 汕头市龙湖区

汕头的美食主要有:
牛肉丸是潮州有名小食。来源于客家菜,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州小食,在潮州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
蚝烙是潮汕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历史十分悠久,在清代末年,潮州城镇各地,制作“蚝烙”的小食摊已经十分普遍。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潮语叫蚝),再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
鲎馃是中国广东传统小食。棉城为潮阳市的城区。先民以本地农副特产甘薯粉,和以大米及海鲎的肉和汁为主料制作而成。外皮酥脆,内里热透嫩滑,并具鲜、辣、香、咸的特点。
无米粿是广东省潮州一道汉族民间小食。无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做的。无米粿的馅多用蔬菜杂粮来做。咸的是马铃薯、芋头或竹笋切成小粒,加沙茶或咖喱及盐、味精少量炒熟。或大豆炊熟,加精盐、胡椒粉少量研细。甜的馅可用芋泥或豆沙。无米粿从外形上来看,如果包口是尖的,则说明其馅是咸的,如果包口是圆的,则说明其馅是甜的
猪肠胀糯米是广东潮汕地区普宁古城洪阳的一种特色美食民间传统小食。其一般制法是取猪大肠中段,用食盐、纯碱或淀粉反复搓洗至无异味,将糯米先浸软,与猪肉、香菇、虾、莲子等辅料拌匀,调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然后填装入洗好的猪肠中(“胀”在潮汕方言中有把东西装入容器中的意思,“猪肠胀糯米”名称由此而来),两端用纱线扎紧,放开水锅里煮约1小时,捞出斜切成小片,蘸甜酱油食用(酱油调进红糖、适量辣椒、淀粉,小煮开,撒进炒香的白芝麻)。原广东省宣传部副部长李雪光同志曾专程到洪阳品尝,赞不绝口,称之为“天上佳肴”。
糖葱薄饼是一种潮汕的小食。起源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福潭村,人称鸭潭,所以也有人把糖葱薄饼叫作“鸭潭糖葱”。很多人通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认识了糖葱薄饼这一潮汕特有的风味小吃。
肠粉起源于广东的汉族特色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那时候,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
粿汁是广东省潮州地区大众化的地方民间小食,在潮州街上,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叫一碗热腾腾好像粿条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点些卤猪肠、卤肉、卤蛋、豆干或菜尾等,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
粿汁是广东省潮州地区大众化的地方民间小食,在潮州街上,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叫一碗热腾腾好像粿条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点些卤猪肠、卤肉、卤蛋、豆干或菜尾等,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
炒糕粿是用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作时先将糕粿切成均匀小块,加入鱼露,红甜豉油调匀,以小火略炒至糕粿面色赤红入味,然后下平底锅(煎盘)用猪油以文武火候将糕粿面色煎赤,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鲜虾、猪肝、瘦肉、鲜蚝等多种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鱼露、雪粉水,上汤炒匀。新兴街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达到外酥内嫩,鲜香微甜,色泽金黄鲜艳,香味飘溢,口感咸、甜、香、辣兼备。
老妈宫粽球是广东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小食,节日食俗。以糯米为主料,外形为六角球状,制作工艺要求严格,是一种口味独特的粽子。该小食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由张强德父子创立。

(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