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潮汕文化包括潮汕地区的客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狭义的潮汕文化仅指潮汕方言文化。本文叙述的对象是后者。
最近,有关方面针对某些关于潮汕文化方面不正确的观点,提出“潮汕文化一体化同城化”的倡导,这是一个正本清源的文化导向。
本来,“潮汕文化一体化”是不争的客观存在。承载着“潮汕文化”这个偌大的地域里,除了兼容的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之外,它的语言、艺术、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大同小异,换言之:这个地域,是一个相同的文化生活圈。这个圈的形成,有赖它的历史和地理。这个地域,可以说自开天辟地就是一家:远古,这个地域同属扬州南海郡揭阳县;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同属循州所辖;次年,这个区域分割出来同置潮州,从此,“潮州”这个词,是这片土地的人民的行政管理和文化认同(中间有过几次短期的更名)。名扬海内外的潮州鱼丸产自潮阳达濠;潮州瓜丁产自揭西棉湖,潮州牛肉丸以汕头产的最好,潮州抽纱的发祥地是澄海盐灶……这就是这个区域的人民创造的文化,他们认同的潮州文化,这种文化源自中华文化而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性。1991年12月,汕头市一分为三之后,就有一些人咬文嚼字计较起“潮州文化”和“潮汕文化”。愚以为这种名词之争未免耗气。潮汕文化一词的推出是为了区别现在狭义的潮州文化。潮汕,是古潮州的今称。为了既避免争论又避免误读,我行文多用“古潮州”。
大潮汕灯谜会轮流做东
古潮州分割的现在三市的当今传统文化建设,一样是古潮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展的风向往往一致。有识的文化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卷入无聊的名词之争的纠纷而进行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大潮汕灯谜艺术界的做法值得借鉴。
1991年汕头市一分为三之前,全市谜友的学术交流频繁,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全市性“灯谜大联猜”活动。一市分为三市之后,这种优良的艺术风气没有变,变的是组织形式,以前是“全市性”,自此改为“大潮汕”。我记得其中比较大型的有:1994年汕头市升平区浦镇举办的“大潮汕灯谜联谊会猜”,1995年澄海文化馆举办的“大衙杯大潮汕灯谜邀请赛”。2006年,“大潮汕灯谜会”掀起新高潮,揭阳市的谜友们在惠来县举办“首届大潮汕(惠来)迎春谜会”,邀请汕头、潮州、汕尾每市10名谜友代表莅会,倡议“大潮汕迎春谜会”常态化,每年一届,各市轮流做东。这次谜会,大潮汕各市的谜界代表坐在一起,提出了如何携手把这同一文化区域、同一艺种推向发展再生的轨道的论题。
代表们认为,大潮汕谜界应该加强往来,加强合作,这除了地域毗邻有利增旺人气之外,更重要的是,这方土地历史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区域,拥有共同的文化资源。共同开发共有的文化资源,是大潮汕谜友的文化坐标。
“大潮汕灯谜”的共有文化资源是什么?是富有个性的潮汕谜艺。潮汕谜艺独具一格,在中华谜坛上璀璨夺目。它是中华谜艺的组成部分,具有中华谜艺的共性,也具有“潮韵”的个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独特的开猜方式。这种开猜方式让潮汕谜艺成为集工艺、美术、书法、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1.古色古香的谜台。2.制作精美的谜笺。3.精彩的击鼓导猜活动程式。第二,保留、创造了有方言特色的谜目、谜种。潮汕谜艺历来拥有广大的爱好者,其原因除“谜”这艺术形式的基本属性所决定之外,它以方言为艺术语言,通俗易懂,极富趣味性和接近性,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清末民初,潮汕谜艺与中华灯谜接轨,谜风大变,但是却不乏有它的爱好者,其原因是潮汕谜人对谜艺不断进行改造,创造出一批有潮汕特色的谜种、谜目,如潮汕方言赋体谜、潮州赋体谜、潮汕俗语谜、潮汕土音谜……潮汕谜人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着“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方向,让富有潮味的谜作占领潮汕谜台大片领地,培养了一代代的谜艺接班人和受众,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有力推动了中华谜艺的发展。必须指出的是,每一个“潮味”的新谜种,不论由哪个市、哪个区县的谜友创造,很快就会在大潮汕地区得到认同、推广,成为大潮汕的灯谜文化资源。
文化传统项目应共同申遗
不独潮汕谜艺是大潮汕人民的共同文化资源,潮剧、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汕木雕、潮汕嵌瓷……何尝不是?共同的资源应该共同来保护和传承、发展。几年前,广东省“申遗”办公室的一位领导来汕头公干期间曾经要求我协助汕头有关部门做潮州歌册的“申遗”工作,我提出异议:“潮州歌册已由潮州市申报成功了,汕头不应该再申报了。”大潮汕的传统文化项目,很多是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共有,谁“申遗”成功,都应作共同的成功,共同的光荣,不应重复申报。最好,应该是三市联合申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