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秋”工作顺利结束,如东县对全县秋季种子“双打”和肥料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也已进入尾声。近日,记者跟随农业行政执法队员进行农资市场检查,在如东农资马塘分公司,检测人员随机拿起一瓶草甘膦铵盐,在随身携带的iPad查询设备上输入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号,关于该品种农药的生产厂家、有效成分、登记日期等各种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
如东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张新华告诉记者,目前我县已初步建立起农资监管软件数据库,对全县农资经营点经营的各类农资产品的商品名称、商标、数量、价格等信息逐个进行登记录入,以便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严控产品质量。
除了iPad查询设备,执法人员还给记者展示了今年刚投入使用的GPS定位仪。“最近刚刚公示的一起经营劣质农药产品案,我们就是利用定位系统提高了案件查处效率。”张新华说,“当时接到投诉举报后,我们只知道店主姓名,不知道具体位置,利用GPS定位导航系统及标定地图直接搜索预先设定的航点,第一时间到达举报地点,并对他们的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查。”
据了解,今年我县结合农资经营点GPS定位数据库,将各农资经营点在各镇区乡村道路规划图上概略标注,并补充完善各经营单位花名册信息内容,力求信息详实准确,图标结合参照,建立起“农资市场主体地图”。利用手持GPS定位系统在3个月内对全县各农资经营点进行GPS精准定位,并录入经营户的姓名及门店实景图像,实施精准化监管。目前已完成全县1500多家农药经营单位的精准定位,少数剩余单位将在下一步日常监管过程中逐步完善。今年以来,我县利用农资市场监管数字化的新路子,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2起,查处各类案件25起,查获各类假劣农资28000多公斤,案值20多万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