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婚俗

家乡区县: 安阳县

解放前,婚姻完全由父母做主,儿女婚事严尊“父母之命”,全凭“媒妁之言”,毫无自由,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由媒人给双方家长相互捎信,先“偷相”后“明相”,一般由男方母亲相女方,女方父亲相男方,子女根本无法相识。征得两家同意后,互换“八字”,叫“问名”,然后找算命先生占卜吉凶,如两命相和,则由男方择定吉日正式交换帖式,叫“传启”或“纳吉”。互称亲家,婚姻既定,不得反悔。子女到了成婚年龄,男方备大礼(鸡鸭肉等),美酒喜绸,以及迎亲的吉日先告诉女方,如果女方同意,择日举行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媒妁之言和父母包办,一般由亲朋好友根据双方条件,认为合适,即可说亲,俗称介绍对象,也有自由恋爱,选择配偶的。男女相爱自择对象后,与家长协定,吉日成婚,宴请宾客。

定亲:也就是商定结婚时间。结婚前,男方备好定亲礼,送女方家,正式确定结婚日期,商定结婚规格。解放前叫“请期”也称“通书”,也有将衣料四大件(其中一身大红色,共新娘上轿时穿)、戒指、耳坠、手镯等首饰一并送往,称“送好”。女方回给男方鞋、帽、书、文具等。此后男女双方本着家庭财力制作衣物妆奁(嫁妆),女方家备金银首饰,四季衣服,箱柜,被子,梳妆用品等。男方家准备大床、立柜、条几、方桌、凳椅及床上用品。

男方家做被褥,每条重量不过斤,四角放七朵带籽棉花絮以及红枣、花生、栗子寓意夫妇聪明伶俐,早生贵子。做被褥,要邀请夫妇双全,有儿有女的“全人”,禁忌克相、孕妇及服孝的人,以求吉利,此俗如今仍在沿用。

解放后,定亲当天男方家长要带聘金即彩礼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送聘金是一笔最大的开资,金额不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逐渐递增,五六十年代几元,七、八十年代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九十年代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金额根据双方的条件不等,如今大多都是一万零一,寓意万里挑一。女方可用聘礼来置办自己的嫁妆。男方来时同时带有两块红布,(用于包自己的嫁妆,比如脸盆、暖瓶、梳子、镜子、化妆品等日用品)。女方则备酒席款待男方家长。一般结婚时,男方备好新房,女方陪嫁多为家用电器、车辆等时尚用品以及被褥、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日用品、被褥、服装都是双数,寓意成双成对,以求吉利。

迎亲:这是最隆重的礼节了,事理繁多,各家尽最大努力争取仪式隆重。结婚前几天,男女双方各向自己的亲友发请帖。结婚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往男方家,跟随前往的叫“押妆客”,多是新娘的兄弟叔侄,如今叫“送包袱”。 由男方家备喜封(用红纸包现金,按嫁妆多少或商定数额一次付给“押妆客”喜封,数额多为双数),谓之送包袱钱。晚上,男方休息时,新房不能空, 需找男孩陪睡,叫压床,以示早生男子。此风俗至今沿用。

结婚当天,热闹非凡,解放前,富户立红色牌坊,贴大红喜字和对联,男方是“囍”,布置华丽洞房。女方是“禧”。娶亲起程,男方找合乎条件的“男陪官”、“娶女婆”。女方找“送女客”(多是新娘的兄弟辈),“送女婆”。新郎身披红绸,富户人家,乘八台六顶轿或八台四顶轿陪新郎前往,中等以上人家备有(一顶红或红蓝各一顶)轿,去时不能空轿。两轿者,新郎、“陪郎官”各一。稍贫者,则以彩车代替。乐队引导,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队马骑士居中,花轿于后,轿车人马一齐出动,场面壮观,力争头轿,早去早回。如今,结婚当天,男女双方均在各自的街门、家门粘贴大红喜字,男帖“囍”,女帖“禧”,男方同样要找“接客”男女各半,女方要有“送客”男女各半,一般“接客”要比“送客”人多,均为双数,多是双方的亲朋好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不用花轿,改用轿车作为迎亲的花车,受传统婚俗文化的影响,迎亲轿车照例打扮得花团锦簇,其实就是传统花轿的变体。迎亲车队从面包车发展的如今的名牌轿车以双数为佳,来显示仪式的隆重与排场,也开始使用以前忌讳的白色轿车,寓意白头到老。

jr2013(2014-11-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